滕绍骏:逆全球化背景下 凸显“一带一路”战略的必要性
【中国于2013年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中国的全球基建和投资战略,该战略加剧了中美在印太地区的竞争;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旨在提升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的举措。但是,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学者认为这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缩小差距、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路径。2024年12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了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观点。《中美印象》将就这个问题发表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探讨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争执。我们今天发表的是对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紹骏的采访。】
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
滕绍骏:“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公平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缩小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和规则保障,共同抵御保护主义,促进包容性增长。
在当前全球化遇阻、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和绿色发展,为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体系提供了重要助力。它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全球化带来了市场准入和技术转移的机会,多边主义则提供了公平博弈的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规则中争取更多话语权。这些路径不仅能抵御保护主义的冲击,还能推动全球合作向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您觉得这些批评的声音有合理之处吗?
滕绍骏:针对一些西方对“一带一路”合作的否定,我认为这反映了他们对全球权力格局变化的担忧,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崛起的焦虑。这些声音往往基于偏见和误解,甚至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竞争心态。
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西方国家习惯于主导国际规则,对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因而试图通过舆论干扰削弱这一合作倡议的影响力。
面对这些质疑,发展中国家应保持坚定,继续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实际成果证明“一带一路”的价值,比如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同时,应加强对外沟通,用事实回应质疑,讲好合作故事,争取更多国际支持。最终,发展的成果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长期以来,美国等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对外援助的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与其他国际发展项目相比,存在哪些不同的特点?
滕绍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以往国际发展项目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合作共赢:不同于传统援助模式,“一带一路”强调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注重根据各国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项目,避免单向依赖。
2。可持续发展: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清洁能源、环保基础设施等项目,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3。广泛参与:通过多边机制和区域协作,吸引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
这些特点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例如,改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助力经济增长;同时创造就业、改善医疗教育条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
-
张涓是卡特中心《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中文网站的执行主编和英文网站的Senior 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