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

作者:鲍盛刚

2023-09-20

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化已经终结,大国关系正在从合作转向相互竞争与对抗,由此将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民主国家联盟”与以中俄为代表的所谓威权国家之间的两极对抗格局。世界将再次进入新冷战,美国又回来了,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美国将再次领导世界。但是,不久前南非召开的金砖峰会与在印度举办的G20却表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并不认为全球化已经终结,相反认为全球化是他们发展的机遇,全球化正在迎来新一轮的高潮。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新冷战”并不感兴趣,他们不愿在大国之间选边站,也不认为中国崛起是威胁,相反认为是机遇,是他们发展的楷模。显而易见,在冷战结束30多年之际,世界又一次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

首先,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反全球化说“不”,认为全球化不仅没有终结,而且是他们发展的机遇。不错,随着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兴起,美国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确实已经终结。但是,美国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终结并不意味全球化的终结,相反全球化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张开双臂,准备迎接全球化。如果说过去500年,全球化的中心在欧洲与美国,那么随着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亚太地区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全球化中心。对此美国已故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过去500年西方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原因不在于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它们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核心位置。同样,欠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所以不发展,原因也不是在于内部机制,而是它们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半边缘与边缘地区。那么,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否意味全球化上半场的结束,下半场的开始呢?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新冷战”说“不”,他们不愿在大国对抗中“选边站”,也不认为中国崛起是威胁,相反认为中国是机遇,也是他们发展的楷模。目前,随着大国关系由合作转向战略竞争与对抗,人们认为世界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回到冷战。那么,到底是谁想回到冷战呢?不错,随着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与不断升级,欧洲事实上已经回到了冷战,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时,在亚太地区,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恶化,有中国学者认为,美国已经单方面对中国发起了“新冷战”。但是,就整个世界来讲,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流,就连战乱不断的中东与西亚地区,随着美国撤出阿富汗,局势开始变得和缓,正在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曙光。俄乌冲突爆发后,人们曾一度担忧亚太会是下一个欧洲吗?台湾会是下一个乌克兰吗?但是,这一幕至今没有发生。

最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国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说“不”,寻求并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合理,更加民主的世界新秩序。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经公开指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有“三大目标”:一是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二是一个被削弱、被孤立的俄罗斯;三是一个更强大、更统一、更坚定的西方。拜登更是宣称,美国又回来了,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世界秩序的拐点已经到来,美国将再次领导世界。但是,时至今日,离这三个目标依然相去甚远。人们并没有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而是一个满目疮痍的乌克兰。俄罗斯是被孤立,被削弱了,但是俄罗斯并没有被拖垮。至于第三个目标,不错,俄乌冲突不仅激活了北约,也激活了G7, 等等。但是,鉴于俄乌冲突越演越烈导致长期化,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出现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的声音。而且由于对俄经济制裁的反作用,使美国与西方国家自身经济面临空前的压力,以至于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矛盾与社会动荡。不错,俄罗斯对当下的乌克兰冲突负有直接责任,然而,把这场悲剧性地区纷争转变成潜在世界大战的却是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误解了这场战争的逻辑,导致这场冲突极有可能会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境地。国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战争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全结束,相反,战争很有可能长期持续。这样一来,遭受损失的不仅是乌克兰和俄罗斯,而且,还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以及世界众多国家。特别是,由于这两个战争当事国均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长期的战争将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美国已故地缘政治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曾经分析到,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基本面正在改变,我们用以理解美国角色的传统模式有些失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美国必须能够应对当前的世界挑战,而不是生活在自我臆想的世界中。具体地讲,美国与西方国家面临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全球政治的觉醒,特别是“全球南方”的兴起;第二,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这并不是说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崩溃,而是说他们将失去500年来的统治权。第三,则是全球共同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共同应对,以防所有人痛苦地受难。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定义了美国必须面对的挑战,美国的生存与全球地位,取决于美国如何应对。那么,是选择顺势而为,还是选择逆势而动呢?显而易见,面对21世纪这三大挑战,美国与西方国家并没有准备好。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