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贤:中国2022年人口统计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易富贤

2023-03-03

【编者按】易富贤是中国人口问题著名专家,目前美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妇产科出任高级科学家,著有《大国空巢》(Big Country with an Empty Nest)。他于2023年2月14日在易富贤发表了题为“China Is Dying Out”的评论。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于2023年2月27日发表了该文的中文编译。Project-Sydicate于2023年2月22日又发表了易富贤题为“The Chinese Century Is Already Over”的文章,并发布了该文的中文版。本站以“中国2022年人口统计给我们的启示”为题转发易富贤这两篇评论的中文版。

中国正在凋零
易富贤
联合早报,2023年2月27日

中国政府今年1月正式证实了人口的下降。这让许多观察家怀疑,中国目前的人口趋势是否会威胁到其稳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人口出现60年来的首次萎缩,比政府预测的时间早了九年。生育率(每名妇女的生育数)降至1.0到1.1,远低于官方预测的1.8。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在2016年转向二胎政策,但出生人数仍急剧下降至956万,为17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是,这种出生人数的急降是一种错觉,乃2020年之前的数字被严重夸大的结果。例如,2016年的抽样调查显示,生育率为1.25,出生人口只有1300万,后来被夸大为1883万。同样,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简称WPP)报告,通常被认为是中国人口趋势估计和预测的可靠来源,但每次都是错误的,无一例外。2022年的WPP认为,中国人口从去年开始下降(比2019年的预测提前10年),而我则估计下降始于2018年。最新WPP还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100年下降到7.67亿,远低于其早先预测的10.65亿。

WPP的预测仍然高估了中国人口。2022年的WPP将中国人口定为14.3亿,但我估计现在还不到12.8亿。此外,根据WPP数据,中国在1990年和2000年分别有2820万和1740万的出生人口。然而,1990年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分别为2370万和1420万,2004年和2014年的九年级学生人数也证实了这一点。

2022年的WPP还夸大了中国未来的人口数量,预测2023年至2050年以及2051年至2100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31和1.45。本区域的华人生育率显示情况并非如此。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华人在过去20年的平均生育率为1.0到1.1,为世界最低水平,尽管地方官方实施了促生育政策。

中国提高生育率的努力面临三大挑战。首先,独生子女政策重塑了中国经济,大幅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而美国为72%,英国为65%。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值是该国GDP的四倍,而美国为1.6倍。

中国决策者正面临两难境地:如果房地产泡沫不破裂,年轻夫妇将无力抚养两个孩子。但如果泡沫真的破裂,中国经济将放缓,全球将爆发金融危机。同样,将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到GDP的60%至70%,以提高生育率,可能会削弱政府的权力,破坏当前“对内威权、对外咄咄逼人”政策方针的经济基础。

考虑到这些艰难的权衡,中国政策制定者可能更倾向于复制日本的政策来降低育儿成本,例如降低学费,以及为年轻夫妇提供便利的托儿服务、生育补贴和住房补贴。但事实证明,日本的做法代价高昂且无效:该国的生育率暂时得到提升,从2005年的1.26升至2015年的1.45,然后在2022年回落至1.23。再加上中国“未富先老”,缺乏效仿日本的财力。

中国的人口危机既有生理原因,也有文化原因。随着更多女性推迟结婚和生育,不孕率从1980年代初的2%上升到2020年的18%。从2013年到2021年,初婚数下降一半以上,20岁至24岁的初婚人数下降了四分之三。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中国人的生育观念:生一个孩子,或者不生,已经成为社会常态。

在中国女性中,越年轻的世代,似乎越不愿意生孩子。一项最近的调查发现,中国女性的平均意愿生育数为1.64,但199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的平均意愿生育数为1.54,2000年以后则为1.48。相比之下,韩国和香港的平均意愿生育数分别为1.92和1.41(两者的生育率均约为意愿数的一半)。如果这种对生育兴趣的下降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中国很难将生育率稳定在0.8,到2050年,人口将降至10.2亿以下,到2100年将降至3.1亿。

古代中国也曾因战乱和饥荒而人口减少,但恢复得很快,类似于正常的出血再生。现代人口下降则像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很难恢复。

即使中国成功将生育率提高到1.1,并阻止其下降,到2050年,人口也可能降至10.8亿,到2100年跌至4.4亿。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率,从1820年的37%降至1950年到1980年的22%,到2050年将降至11%,到2100年将降至4%。

这一人口下降的影响因快速老龄化而加剧,将减缓中国的增长,并可能增加政府债务。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将从2020年的14%,上升到2050年的35%。2020年每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五名20岁至64岁的工人供养。这一比例将不断下降,到2035年是2.4名工人供养一名老人,2050年则为1.6名工人供养一名老人。

到那时,中国的养老金危机将变成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六年至七年,而且通常比配偶年轻几岁。她们最终将为这一痛苦的人口结构转变付出代价。

(联合早报注: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简称WPP)报告,通常被认为是中国人口趋势估计和预测的可靠来源,但每次都是错误的,无一例外。2022年的WPP认为,中国人口从去年开始下降(比2019年的预测提前10年),而我则估计下降始于2018年。最新WPP还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100年下降到7.67亿,远低于其早先预测的10.65亿。)

中国世纪已然终结
易富贤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2月23日

发自威斯康星州麦迪逊——今年1月份中国正式承认其人口自去年开始下降——大约比中国人口学家和联合国的预测早了9年。对这方面的影响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所有的经济、外交和国防政策都建立在了错误的人口数据上。

比如中国政府的经济学家曾预测中国的人均GDP将在2049年达到美国的1/2甚至3/4,而其总体GDP将增长到后者的两倍甚至三倍。但这些预测假设中国的人口在2049年四倍于美国。然而真实的数字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情景。假设中国能幸运地将其生育率稳定在每个妇女生育1.1个孩子的水平上,那么2049年中国的人口只会是美国的2.9倍,其所有关乎人口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都会差很多。

这些错误的预测并不仅仅影响到中国,还意味着一种最终可能摧毁现有全球秩序的地缘政治蝴蝶效应。中国当局一直遵照他们所谓东方崛起西方衰落的长期信念行事。同样,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只要他的国家能与一个崛起的中国保持稳定关系,日益衰落的西方就无力对他的乌克兰侵略行径追责。而美国为了集中资源对付中国而匆忙放弃阿富汗的做法可能在无意中进一步放纵了普京。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永久性主要阻力。毕竟正如意大利的经验所示,老年抚养比(64岁以上人口数量除以15~64岁人口数量)与GDP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类似关系也体现了在年龄中位数和64岁以上人口比例上。

1950年,日本人的年龄中位数21,而美国是29岁。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日本随后实现了多年的更高速经济增长。然而日本主要年龄段(15~59岁)的劳动力数量自1994年开始下降,而美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则预计到2048年才减少。

到1992年时日本的年龄数比美国高5.5岁,其老年抚养比开始超过美国。不出所料,此后该国GDP增长一直低于美国。日本的人均GDP从1960年相当于美国的16%上升到了1995年的154%。但这个数字到2022年已经下降到46%,且未来可能会下降到35%以下。

同样,年轻人口众多的台湾和韩国在超过50年内实现了快速的经济赶超,人均GDP从1960年相当于美国5%分别飙升到2014年的42%和53%。但此后随着劳动力数量萎缩,这两个经济体都出现了停滞,可能导致其人均GDP一路跌至美国的30%以下。

然后再看一下中国。1980年时中国人的年龄中位数是21岁,比美国年轻8岁,从1979年到2011年实现了10%左右的年均GDP增长。但中国的主要年龄劳动力(15~59岁)在2012年开始萎缩,到2015年时GDP增长已经减速到7%,然后在2022年进一步放缓到3%。而正是1962~1990年期间平均每年2340万的出生人口数量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但即使是中国官方去年夸大后的出生人口数量也只有956。中国的制造业将因此继续下行,给美国和其他地方造成新的通胀压力。

虽然中国的人口在1975年时是印度的1.5,但即使是中国政府改大的官方数据也显示去年的人口要少于后者(中国14.11亿:印度14.17亿)。实际上印度人口在十年前就超过了中国且有望在2050年达到中国的1.5倍,到时该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9岁——比中国(57岁)整整小了一代。

到2030年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将比美国高出5.5岁,同时其老年抚养比将在2033年开始超过美国。其GDP增长率将在2031~2035年开始低于美国,届时其人均GDP将很难达到对手的30%——更别提中国官方经济学家预测的50~75%了。如果有哪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答案将是印度而非中国。

无可否认中国正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以抵消老龄化对经济的拖累。但这些努力也只能到此为止,因为持续的创新要仰仗年轻人的头脑。此外机器人工人不会消费,而消费却是所有经济体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的衰退将会是渐进式的。它在未来几十年间仍将是世界第二或第三大经济体。但是该国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减弱与其日益膨胀政治野心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使其极易受到战略误判的影响。对往日荣光的缅怀或对失去地位的恐惧可能会使它走上俄罗斯在乌克兰那样的危险道路。

因此中国的领导人应当注意吸取俄罗斯入侵的失败教训,从他们不切实际的民族复兴“中国梦”中苏醒过来。政府当前的政策方针只会令到人口和文明双双崩溃。

而美国也要从应对日益衰落的俄罗斯上的明显失败中吸取经验。美国及其盟友——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日本和韩国——也将面临社会老龄化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放缓问题。它们占全球经济的合共份额已从2002年的77%下降到2021年的56%,而且还将继续走低。

这一地缘政治影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各大国是明智的,它们就当真诚地展开合作去建立一个持久的全球秩序——在它们不再有能力这样做之前。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