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曦:中美两国不需要为了获胜而打击对方

作者:白洁曦  来源:NYT中文版

美中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断加剧。8月2日,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展示国会对该自治岛屿的支持,无视中国抗议她的访问不符合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作为回应,中国环绕该岛进行了实弹军事演习、导弹试射以及其他在台湾海峡的行动。

10月7日,拜登政府下令全面实施出口管制,以防止中国获得最先进的半导体及其制造所需的设备,并禁止任何美国或外国公司向中国出售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此类设备。

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日益合作的背景下,这些事态发展可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两国都相信自己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是不安全的。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言辞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即美国必须在竞争中胜过这些专制的对手,才能塑造国际秩序的未来。

""

美中竞争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为了竞争而竞争的局面,迫使北京和华盛顿的领导人接受旨在相互阻挠的极端主义立场,并排挤应对气候变化和流行病等全球挑战的努力。

在周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发表了近两个小时的讲话,预计将连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他自信地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获得了持久的掌声。习近平经常宣称,时间在中国这一边,北京不需要操之过急。

这位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赞扬了党的成就,但也让他的听众为“惊涛骇浪”和未来的潜在危险做好了准备。他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肯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共产党采取了更加激进的策略来捍卫其合法性和利益,寻求地区领导地位以及被美国看作同等强大和受人尊敬的国家。

但这位中国领导人不太可能寻求军事冲突,无论是为了转移人们对国内挑战的注意力,还是在中国实力达到顶峰开始下滑之前采取行动。政治学家泰勒·弗拉维尔安德鲁·丘布表明,当中国领导人全神贯注于国内挑战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往往会更加谨慎。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中国面临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和“艰巨任务”,从失业到不平等,再到严峻的环境挑战。

中国的长远目标和能力正在取得进展,尤其是在其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共产党认识到中国仍然弱于美国,其现代化建设仍然依赖于国际技术和资本。尽管努力变得更加自给自足,但习近平承认,“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在习近平努力树立信心的背后,隐藏着国内对他顽固坚持“清零”政策、经济管理不善和疏远西方的不满情绪。然而,只要习近平能够继续指责美国领导的遏制中国发展的努力,他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呼吁将继续在这些国内辩论中获胜,异议者将继续被打为不爱国。许多对习近平的执政方式不满的中国人仍然赞同他的观点,即美国的压力和制裁为了破坏中国的发展,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

鉴于双方的不信任如此之深,采取协调一致的单边措施从悬崖边后退——对行为的主动约束,而不是对新能力的限制——可以让美国和中国都有喘息的空间,以面对严峻的国内挑战,度过特别危险的时期。

长期的风险是,不受控制的竞争将助长海外的过度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反击对方每一个潜在威胁或挑战的冲动,将使我们难以集中资源和注意力,实现积极的优先事项和成果。在美国,竞争升级可能加剧国内分歧,破坏民主。美国仇外心理和反亚裔暴力行为的增加,加上对科研安全采取更严厉的保护措施,已经导致60%以上在美国工作的华裔科学家——包括入籍公民和永久居民——考虑离开美国。

美国曾经判断,中国在国际体系内会令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在国际体系外。这一押注基本上获得了回报,而且目前仍比另一种选择更好。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应该利用双边和多边论坛,如20国集团,讨论双方可以采取的步骤,以便远离危机边缘。

一个好的开始可能是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包括减少中国大陆越过“中线”(台湾海峡的一条非官方缓冲线)的演习。北京的行动削弱了其倾向和平解决台海两岸分歧这一保证的可信度。在周日的讲话中,习近平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他确认中国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并警告“外部势力的干涉”。

习近平所称的“耐心”和建设性参与意愿的具体证据,将减少美国国内建立新政策框架呼声的紧迫性,该框架将更加明确地表示美国对保卫台湾的承诺。

尽管意图良好,但呼吁美国改变政策更有可能增加中国攻击台湾的风险,而这正是那些政策所要阻止的。美国应该准备好证明自己的决心,减少那些更多只是在突显美国支持的姿态,而非巩固台湾利益和抵抗胁迫能力的措施。应克制的措施包括公开发表将台湾视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声明和官方访问,或显得要与台湾恢复联盟式关系。拜登政府应该继续帮助台湾加强防御,推进贸易和投资协定,加强经济联系。

美国及其盟友仍然可以通过根据中国的行为进行奖惩,从而就与北京的共存达成合理的协议。这需要明确一点,如果中国领导人不进行被禁止的行为,他们将有望得到回报,而不是被利用。

习近平和拜登应该把努力集中在他们所寻求的未来,而不是他们所担心的未来。与其条件反射地反击对方提出的每一个新倡议或想法,中国和美国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自身的成功上去,而不是通过破坏或胜过对方而实现的成功。

关键是要抵制宿命论,不要轻易做出时局已不可挽回的判断,那样的判断可能会成为一种自证预言。如果和平共处——即便仍不乏竞争——是最终目标,华盛顿和北京就不需要争个你死我活。

Jessica Chen Weiss是康奈尔大学政府学教授,著有《Powerful Patriots: Nationalist Protest i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来源时间:2022/10/22   发布时间:2022/10/22

旧文章ID:28599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