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战’在当前‘台海博弈’的最前线”

作者:仝馨

2022-09-10

【编者按】从5月29日起,“美中故事汇”每周将为中国媒体对美国的文字报道做简单汇编;从8月15日起,该汇编将聚焦中国社交媒体对美国的报道,旨在从中方舆情角度探索其对美国和美中关系的认知,以更好地理解中方对美的外交言论和政策,为推进美中关系的改善提供切入点。汇编的总题目为“美国又怎么了?”。本期涵盖的时间段为美国东部时间8月22日至8月28日。

8月22日,微信公号「中美聚焦」发表题为“‘佩洛西综合征’对中美关系的深层冲击”的文章。文章指出,当前美国内部不同的政治势力各行其是,蓄意搅动台湾问题,升级“中国威胁论”。文章称这一现状意味着“美国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在台湾问题上存在的微妙制衡似乎已被打破,这会加速台湾问题从中美关系的‘热点’变为‘爆点’。”

8月22日,微信公号「中美学者智库」发表题为“2024年美国大选会重复2020年的场景吗”的文章。文章指出,海湖庄园遭搜查很可能加速特朗普回归政治舞台,并称由于两党对立加剧,2024年总统大选竞争将异常激烈。文章亦称,美国将陷入“永久性、制度性分裂”。

8月23日,微信公号「牛弹琴」发表题为“这是拜登无法回避的头号难题很难解”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的通货膨胀自一年多前开始加速上升,目前已是拜登作为总统无法回避的头号课题。”

8月23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赵全胜中美就佩洛西窜台博弈的启示”的文章。文章指出,佩洛西访台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造成了损害,中美关系势必会因此陷入长期对峙局面,“直至双方实力发生具有根本性的转变”。但“对峙”不等于“对抗”,也可以是长期战略竞争,双方应做好扎实的自我发展。

8月24日,微信公号「补一刀」发表题为“美军在关岛防‘解放军偷袭’”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军“正加紧升级在关岛的军事防御能力”,这是为了“防备中国可能发动的袭击”。文章称美军此举“别有用心”,是在向其亚太地区盟友渲染“中国导弹威胁”,意图炒作“21世纪珍珠港事件”。

8月24日,微信公号「中美聚焦」发表题为“欧美国家通胀‘爆表’中国需要警惕什么”的文章。文章指出,目前欧美国家因俄乌冲突、能源价格上涨、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通货膨胀已持续数月,而这给当地民众生活、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8月25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达巍如何实现台湾问题的新稳定”的文章。文章指出,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对对方的相关政策和行动却存在“红线模糊”的问题,因此双方难以互信以致触发危机。

8月26日,微信公号「中美学者智库」发表题为“美国要内战”的文章。文章转载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发表的文章《2000万美国人认为政治暴力是正当的》,指出“美国内战事实上已经逼近了”,当前的政治斗争将很快转化为大规模暴力。

8月26日,微信公号「补一刀」发表题为“台海最激烈的战场在这里”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正准备出手帮助台湾“打认知战”,通过“大陆虚假消息”散播恐慌,加剧紧张局势,这意味着“认知战”、“信息战”是当前“台海博弈”的最前线。

8月27日,微信公号「中美聚焦」发表题为“特朗普被‘抄家’加剧政治风险”的文章。文章对8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击搜查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宅邸海湖庄园事件进行了回顾性报道,并转载了相关智库文章,分析FBI对特朗普的刑事调查将造成的影响。

8月27日,微信公号「西西弗评论」发表题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疫情前后GDP的变化”的文章。文章称,自2022年后,美国经济增长“处于衰退边缘或已经开始衰退”,并以具体GDP变化的数据支撑这一观点。同时,文章认为,中国GDP总量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

小结

本周,中国社交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台湾问题和对美国“危机”的预测上。在台湾问题上,媒体报道重点报道和评论了佩洛西访台之后对美中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部分文章提到了中美“虚假信息”、“认知战”、“红线区”等信息与理解偏差在中美政策和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此外,一些文章将中美因台海问题造成的对峙升级和关系恶化归因于美国行政部分和立法部门对涉台政策掌控力的失衡,以及各方势力别有用心的企图利用“中国威胁”、“台湾牌”而谋取利益的政治角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文章作出“‘对峙’不等于‘对抗’”,认为中美关系还有转圜余地,或“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目前不太可能爆发”等评论,但是也并没有回避“中美具有陷入军事冲突的风险”、“中美两军擦枪走火直接冲撞的风险不容低估”该类表述。在此基础上,社交媒体对美国通货膨胀加剧、FBI搜查特朗普海湖庄园、政治暴力事件也进行了集中报道,并传递美国社会“经济衰退”、“动荡”、“内战”、“分裂”等“坏消息”,一定程度上也呼应了部分文章提到的“信息战”这一“无硝烟的‘战场’”。如果说“坏消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已发生的事实或已存在的数据来为“消极预测”提供佐证,那么“部分真相”是否应算是“真相”?这也将是美中如何妥善处理“认知战”、“虚假信息战”和缓和危机中需要思考和应对的关键问题。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