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临‘缺钱、缺人、缺共识’的窘境”

作者:仝馨

2022-09-16

【编者按】从5月29日起,“美中故事汇”每周将为中国媒体对美国的文字报道做简单汇编;从8月15日起,该汇编将聚焦中国社交媒体对美国的报道,旨在从中方舆情角度探索其对美国和美中关系的认知,以更好地理解中方对美的外交言论和政策,为推进美中关系的改善提供切入点。汇编的总题目为“美国又怎么了?”。本期涵盖的时间段为美国东部时间9月5日至9月11日。

9月5日,观察者网发表题为“两岸统一进程一定是‘文武并用’”的专访文章,受访者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文章称,针对台湾问题,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已明确了两岸统一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的双轨制。文章指出,“非和平方式是最后选择和断然措施”,“统一高于和平,统一是最终目标”。

9月5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中国发展还有战略机遇期吗”的文章,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文章指出,中国对内外部环境的战略机遇思考分为洞察酝酿期、政策成形期、维护延长期,并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基础和形势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文章称“只看到机遇,不注意风险,就有可能盲目乐观,一失策倒退数年;只防范风险,不把握机遇,也有可能止步不前、错失良机。”

9月5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刘作奎对华认知‘美国化’令欧洲偏离理性”的文章。文章称,受俄乌冲突破坏欧洲安全秩序的影响,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延伸到了中国,使得美国“塑造”的“中国威胁”、“民主与威权对抗”的话语大行其道。文章列举了欧洲一些行动和政策所反映的对华认知的转变,并称希望中欧双方“坦诚相待,树立正确和合理的认知,这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前提。”

9月5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张业亮美国种族斗争战火延烧至教育领域”的文章。文章报道了一则俄亥俄州学生和家长向地区法院申请判定学校讲授“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 CRT)课程违宪的新闻。文章详细介绍了批判性种族理论的起源、主要内容,及其面临的社会争议,称“随着美国国内种族矛盾加剧,教育领域正在成为美国种族斗争的又一战场。”

2020年7月25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中心举行“黑人的命也是命”游行,抗议种族主义和警察暴行。

9月6日,微信公号「中美聚焦」发表题为“西方战略家罕见共识美国大战略不应忽略一个新现实”的文章。其中,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贾·莫汉(C. Raja Mohan)在其文章中提到,在俄乌冲突已逾半年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对欧洲和亚太地区两个方向的投入已成为美国大战略面临的“棘手难题”。文章详述了在俄乌战争影响下,美国大战略采取的调整措施。文章指出,尽管美国正试图“重返亚洲、制衡中国”并和欧洲达成新的“大交易”,但其企图奉行的“非友即敌”(“with us or against us” approach)路线只有在盟友们在互动中获得切实物质利益后才有成功的可能。

9月6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郑永年中国‘为什么要’及‘如何引领’下一波全球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全球化为中国带来的五大积极效应,回顾了近代以来的三波全球化进程,并对当下新的国际环境进行了分析。文章提出,中国应努力推动金融、科创体系、教育资源三方融合,为世界提供更好的国际公共品,引领下一波全球化。

唐山港口的集装箱|图源:新华社

9月8日,微信公号「补一刀」发表题为“一个字”的文章。文章称,华盛顿为“谋求”推动的供应链和对华围堵而创立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进展受阻。文章指出,美国的“自私和政治不确定性”使得其将IPEF打造为“遏制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工具”的意图注定落空。

9月9日,微信公号「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发表题为“黄仁伟俄乌冲突与全球货币体系大变局”的文章。文章称,俄乌冲突冲击国际货币体系,已深度动摇了美元霸权地位,并对现有货币体系将发生的变化、美元两重性的持续、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进行了分析。

9月9日,微信公号「补一刀」发表题为“独家我们挖出美国非法制裁‘涉疆企业’的帮凶”的文章。文章称,美国推行的“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的真正目标并非是针对“所谓‘强迫劳动’产品的制裁”,而是在于“打击中国出口经济”。文章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美国通过将制裁延伸到棉花、纺织、多晶硅、芯片等多个关键领域,迫使全球企业与中国供应链“脱钩”,而帮助美方识别制裁对象的“帮凶”则是美国境内多家企业和机构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文章称中国企业应注重保护自身贸易贸易数据安全。

9月9日,微信公号「中美聚焦」发表题为“佩洛西窜台后的美台关系”的文章,文章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室主任汪曙申。文章称,“佩洛西窜台事件”引发了对中美关系的一系列冲击,同时也引发外界对美国对台政策和美台关系走向的猜测和讨论。文章从军事安全、经济、外交联盟三方面详述了美国近期对台政策,称这些政策现阶段的目的并非“惠及台湾”,主要在于“遏制中国”。文章指出,中国应“精准把握民进党当局‘亲美反中’和美国‘以台制华’的相互借重和利用,坚决反制美台实质性关系升级。”

9月10日,微信公号「牛弹琴」发表题为“中美科技博弈这很关键”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打压遏制中国企业和机构。文章详细分析了美方“无端制裁”中国企业的原因,称中美现在最大差距是基础科学,中国正加大投资基础科研投资和科技创新力度,未来必将迎头赶上。

9月10日,观察者网发表题为“美国也要搞‘一带一路’”的专访文章,参与本次专访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和研究院李波就美国版“一带一路”计划的可行性发表了观点。文章称,美国目前已提出了三个“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国版计划”,以图打破中国搭建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标准。文章详细比较了美国提出的三个代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方案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差距,称美国“缺钱、缺人、缺共识”,因此其推出的合作项目效率和可行性难及中国方案。

9月11日,观察者网发表题为“不敢相信这是美国”的文章。文章转载了一则《纽约时报》对旧金山街头无家可归者斗殴视频的报道,以及一组旧金山街头无家可归者的图片。文章指出,目前“这些游荡在街上的无家可归者已经成为旧金山难以解决的顽疾。”

小结

本周中国媒体新闻主要聚焦美国的“经济战”和“坏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很多文章评论和分析了俄乌战争背景下美国对亚太地区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全方位的遏制措施,以及泛安全化概念的扩散。比如,有文章提到,由于俄乌冲突令欧洲安全秩序遭到破坏,欧洲地区对俄罗斯的恐惧使其更加倾向相信美国“渲染”的“中国威胁”,同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抗也在俄乌战事的不断发展中不断激化,这种向“美式认知”的偏移使得欧洲许多国家在贸易领域开始不再选择“公平竞争”,而是转向了保护主义。另有文章从俄乌冲突令原有国际货币体系受到冲击的角度出发,认为其导致美元霸权地位受到动摇,而这一境况预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前景。此外,还有文章从经贸合作的角度分析俄乌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如迫使美国打造新的“大西洋-太平洋”盟友关系,将中国现有和潜在的贸易伙伴和中国的经济关系置于“分裂”之中,从而制约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在进行评论和分析时,中国媒体多列举“美国策略”的不可行性,比如“第三世界国家已经看清了西方援助的本质是带有价值观和强烈政治控制意图的‘大饼陷阱’”、美国的“信誉危机”、匮乏的“经济支持”、“无底线的党争”、“社会分裂”,同时,中国媒体会穿插发布美国国内的“坏消息”与这些分析美国对华策略的评论分析文章进行联动,如有关种族歧视、无业游民、枪支暴力的长篇新闻报道。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