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峥:中国的国际事务话语权

作者:高峥  来源:海外看世界

【编者按:马里兰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高峥因病于2021年10月25日下午去世。为纪念高峥的学术贡献,本站特设高峥专栏,发表高峥生前的一些文章、旅美历史学会(Chinese Historians in the U.S.)会员对他的缅怀文字和其他学者对高峥的著述的评论。点击这里查看高峥教授的英文简历。

""


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在外交问题上的发言机会,以及其发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中国有些人常常抱怨,在西方主导的国家话语中,中国缺少足够的话语权。这种说法,未战先怯,束手就擒。有的学者建议建立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这样做,弃本求末,自废武功。

被忽视的话语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不是没有话语权,而是忽视话语权和没有很好利用现成的话语权。以美国讲的“规矩”为例。美国的目的当然是要以此堵住中国的嘴,但也恰恰给了中国讲规矩,树规矩的话语权。既然要讲规矩,那联合国的政治规矩要不要讲?WTO制定的经济规矩要不要讲?WHO的非主权国家不得参会的运作规矩要不要讲?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政治规矩要不要讲?美国参加诸多国际组织签订多边条约,从而主导制定或参与制定的许多规矩,也不完全符合今日美国的利益,所以川普急于退群废约,而拜登也不断违反其中的许多规矩。讲“规矩”,是中国发声的机会和责任。但是一些中国学者,听了“规矩”两字,就像被将了军。有的还忧心仲仲地提出,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中国依照国内情况制定的“规矩和美国为世界制定的“规矩‘冲突中运行。这种说法,把中美关系说成两种规矩,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争,是极不妥当的。二战之后,中美和许多国家共同建立的国际制度和 “规矩”,赋予了中国在国际事务的话语权。这是中国的软实力,它在日益变强,所以它的对手要以“战狼外交”来封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嘴,以“大外宣”“间谍”的威胁来封住争取中美关系和平发展封海外华人的嘴,归根到底,是要职业剥夺中国和海外华人的话语权,抢夺软实力的的道德高度。在处理中美、中欧关系上,只敢讲经济利益,不敢提政治规矩,是一狭隘的思路。

联合国

要争取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必须更深入地加入世界主流话语中。正如要在联合国起作用,必须要加入联合国。在中国加入联合国前,毛曾说过,对于是否加入联合国,中国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加入现存的联合国,第二是另建一个革命的联合国与之对抗。历史证明,毛的最后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个当时被西方主流话语统治的组织中,西方国家操纵大多数问题的提案,辩论和决策。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的立场和主张越来越为世人所知,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国际事务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不过,目前在联合国的事务中国主导的提案太少,要努力推动联合国,聚焦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问题,排除少数国家的搅局。面对今日的挑战,推动联合国提出和通过“禁止一国对他国长臂管辖决议”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主动与被动

如编者所说,在目前发生的中美摩擦中,“华盛顿以攻为主,北京以防为主。” 这符合“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但是,北京只是“不怕事”是不够的,要让惹事者怕事,要使其认识到:每一次惹事,都将成为它的麻烦,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批评它的“话柄”。这就需要北京“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的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包括决不让惹事者轻松脱身。要“言必提美方违规行为”。在美方认错之前,任何会谈都应以”谴责“开始,不怕会谈以尴尬局面开场。请大家重看一遍,中印战争之前周总理访问印度的纪录片。周总理在接收献花时,不仅面无笑容,并且立即将花倒悬。这一姿态告诉印度:不要刚在边界挑衅,转眼就笑容满面像没事人似的。虽是友好访问,周总理也要首先谴责印度的侵略。对比今日,污蔑中国”种族灭绝“者,等同对中国宣战。对此中国不仅要反驳谴责,还应该提交国际法院,控告其恶意诽谤煽动战争罪。就算不能将他们治罪,中国捍卫国际正义和国际司法尊严的话语权不可放弃。要使始作俑者和摇旗呐喊的不良政客,背负“煽动战争罪”的恶名。我们在每一条美国和西方对于中国的话语攻击中,都可以发现他们自相矛盾,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破绽,这就是中国反击的机会。把西方的话语攻击视为西方的“话语陷阱”,不予回应,是懦怯者的误判,以为不回应就是自我胜利,是阿Q主义的表现。对应华盛顿以攻为主, 北京之防应该是及时的反制和日后的“拉清单”。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计划建立台湾办事处的做法是一个信号。提示了一种可能,在国际事务中,以往只是美国打台湾牌,日后将会有其他西方国家,试图打台湾牌,来配合美国的遏制中国政策。

按照话语一词的创造者迈克尔福柯的定义,话语是包括语言、概念和表达方式三要素的交流和谈判系统,是意识形态系统的替代物。其中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寇能往,吾亦能往”,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能够也应该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以国际通用的概念和熟知的表达方式,来确立和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这是今后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作者为马里兰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来源时间:2021/10/26   发布时间:2021/8/18

旧文章ID:25773

作者

相关内容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