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竹:教育交流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纽带

作者:李岩竹  来源:中美印象

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历史可以是追溯到清朝洋务运动时期。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于1872年开始派遣。由“留学之父”~容闳(其家族孙辈容永道是世界顶级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的创始人之一)提出“留学教育计划”,得到曾国潘、李鸿章等的支持。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
图片说明:中国赴美第一批留学生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马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内阁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中两位留学生温秉忠和牛尚周为表兄弟,后为连襟。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期间,温秉忠与牛尚周等留学生经常去从海南岛文昌贫苦家庭到美国波士顿当学徒的宋耀如所在的丝茶店里边饮茶边争论用什么模式改造中国,并与宋耀如交上朋友,鼓励宋耀如走出丝茶店,在美国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待学成后,回到故土报效祖国。

宋耀如在他们的鼓励下偷偷地跑进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一艘政府缉私船上,船长没有处罚他,还热情地帮助他,让他在船上做杂役。之后,他随船长来到了美国南方的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结识了当地教堂的牧师。1881年在牧师的帮助下,宋耀如入读杜克大学,成为杜克大学史上第一位国际学生。归国后在温、牛二人的介绍下娶倪桂珍为妻,与温、牛二人成为连襟,在上海一带边传教一边兴办实业经商支持孙中山革命,是国父孙中山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之一!

宋耀如与倪桂珍先后诞下6位子女,分别为霭龄、庆龄、子文、美龄、子良、子安。宋霭龄作为长女在时任外交官的姨夫温秉忠的帮助下19岁远渡重洋入读位于美国佐治亚州Macon的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在之后的10多年里,宋耀如将自己剩余的5位子女都送往美国名校求学!他们学成后归国,共同缔造了宋家王朝的神话,就这样宋耀如从一位海南岛农家子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教父式人物,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岳父!

""
图片说明:宋家三姐妹都曾在美国念书

1908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将所得的“庚子赔款”部分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中美双方商定,部分退款用于在北京设立一所留美预科学校,这所学校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定名“清华学校”,即现在的清华大学前身。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大师(卫立煌将军的连襟)就是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颇负盛名的胡适先生就是在19岁那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后留学美国!

1911至1949,中美教育交流在这动荡不安和战火纷飞的38年里也丝毫未受干扰,当时的清华、北大、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复旦、南开、武大等大学和美国的一些名校都是互认学分!在中国一些高校本科毕业后可以直接申入美国名校的硕士!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描述的建筑学女神林徽因与夫君梁思成以及分别是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男闺蜜徐志摩、金岳霖都是那个时代留美的杰出代表!当下国民男神~钟南山院士的父亲钟世藩就是30年代因为成绩优异赴美留学归国的医学博士!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因为抗战迁址昆明再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美国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成为了中国的盟友,与我们并肩作战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西南联大与美国的高校也共同培养了至今我们的都耳熟能详的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与美国陈纳德将军为表亲连襟,其太太许慧君与陈香梅女士为亲表姐妹)都是当时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深造!70年前的今天当再重读朱老在1950年联名51名在美留学生发出的《给留美同学一封公开信》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赤子之心!
""
图片说明:邓小平1979年访美时与卡特总统在白宫椭圆办公室

时光走过23年后的1973年,随着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外交部报经毛泽东批准,决定派遣一批中、小学生去美国学习英语,现任驻希腊大使章启月和资深媒体人洪晃都在其中!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白宫草坪上的欢迎人群中就有中国首批52名留美人员。

凌晨3点,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普雷斯说。

“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判断道。

“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然可以。”

“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
图片说明:祖炳民教授

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亚洲学院最早曾是中国政府和白宫之间的一个沟通渠道,该学院的创始主任是后来美国白宫亚太裔事务顾问委员会主席祖炳民教授。祖教授是布什父子最得力的华人幕僚,也是现任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女士的政治导师。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西东大学杨立宇教授首次对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念,杨立宇教授回到美国之后一直致力于宣传并说服美国政府承认一国两制是中国海峡两岸统一的最终途径!
""
图片说明:1983年,邓小平接见访华的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

从1872年的第一批30人赴美留学生到截止去年11月底统计,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目前近37万人,约占美国外国学生的三分之一。过去的148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古老的中国也是在这148年间经历了凤凰涅槃后走向现代文明!
""
图片说明:作者与张曼君女士合影

这一切让我不禁想起去年这个时节,在洛杉矶的住所聚会宴请到的现任美国白宫交通部的顾问~张曼君女士。张曼君女士是第一位将中国历史写进美国教材的女性,曾任美国教育部助理副部长、美国劳工部美西总长,是美国教育领域职位最高的亚裔官员。她获得过哈佛大学“女性新世界的领导”学位。她22岁到美国留学,与当年许多留学生一样,须打工赚钱缴学费,经历许多留学生的艰困辛酸,最终凭借坚强的意志,不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且克服了语言及文化障碍,进入主流社会!就在前几天,我们在微信上还聊到她所创建的IELFUSA .org(国际教育领袖基金会)中的项目,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教育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018年,完成学业不久的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议员办公楼见到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性国会议员Judy Chu(中文名:赵美心)时,她讲到的那句“留学生是最好的Bridge(桥梁)。

""
图片说明:作者在国会山议员办公楼与华裔女性国会议员赵美心(Judy Chu)合影 

百年前清朝留学生出国曾有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记,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70年前朱光亚老先生在《给留美同学一封公开信》中提到:“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这一段段发自肺腑的言语是中美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作为中美桥梁的留学生们的心声!
""
图片说明:1991年4月27日,新当选的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右)和名誉主席钱学森在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2020,这个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短短的几个月里,中美关系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在逐渐走进僵局,距今已有148年历史的中美教育交流未来该何去何从?

最后我想用清朝诗人郑板桥的《竹石》这首诗来祝福和期许着中美教育交流的未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李岩竹为《中美印象》特约撰稿人)
延伸阅读:

朱光亚等52人1950年《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同学们:

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做什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

你也许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呆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

也许你在工厂实习,想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经验,其实,也不值得多留,美国工厂大,部门多,设备材料和国内相差很远,花了许多工夫弄熟悉了一个部门,回去不见得有用。见识见识是好的,多留就不值得了,别忘了回去的实习机会多得很,而且配合中国需要,不是吗?中国有事要我们做,为什么却要留在美国替人家做事。

你也许正在从事科学或医学或农业的研究工作,想将来回去提倡研究,好提高中国的学术水准。做研究工作的也该赶快回去。研究的环境是要我们创造出来的,难道该让别人烧好饭,我们来吃,坐享其成吗?其实讲研究,讲教学,也得从实际出发,决不是闭门造车所弄得好的。你不见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教学也在配合中国实际情况吗?譬如清华王遵明教授讲炼钢,他用中国铁矿和鞍山钢铁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中国炼钢工作中的特殊问题。这些,在这里未必学得到。
""

你也许学的是社会科学:政治、经济、法律。那就更该早点回去了。美国的社会环境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差别很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由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所产生出来的一套社会科学理论,能不能用到刚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的中国社会上去,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严重问题。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要配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从事中国的社会建设,才能发展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朋友,请想一想,在这里学的一套资本主义的理论,先且不说那是替帝国主义作传声筒,回去怎样能配得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呢?中国需要社会建设的干部,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实情的社会学家。回国之后,有的是学习机会。不少回国的同学,自动地去华北大学学习三个月,再出来工作。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参加实际的工作,多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现在祖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不能彷徨了!

一点也不错,祖国需要人才,祖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们正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官僚资本的剥削,帝国主义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来,从现在起,他们将是中国的主人,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湖北武汉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1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物理系,1942年夏转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参加工作。朱光亚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来源时间:2020/5/26   发布时间:2020/5/26

旧文章ID:21801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