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伟: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者:刘学伟 来源:欧洲时报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在1月15日签署。次日大家看到88页协议文本。几天来各家评论不算激烈,股市反应也温和。
回顾签字仪式,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特朗普邀请了200人前来观礼,并花了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花式夸耀自己的功绩和感谢谈判团队、相关人士的支持贡献。他在那里挥洒自如,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副总理刘鹤和大使崔天凯的发言都不卑不亢,就是觉得有些拘谨。
看完签字仪式直播,一个直觉是,达成的协议文本,可能对中方有些苛刻。不然特朗普怎么会这么大肆张扬,而中方则如此低调。这种对比也包括特朗普和刘鹤的不对等的签字人数。
周四看完文本之后,这种严重的压迫感基本消失。大体说来,感觉这还是一个有尊严的、对等的文本。对特朗普的至少是客观上的善意,有了多一些的领会。对刘鹤等中方代表的艰苦努力,多了一份敬意。
然后是对这个文本的细致入微,深感触动。马上感觉到,双方的代表,都必须具备很多的专业知识,还得得到众多真正的专业人士的协助,才可能达成有如此多细节的协议。
现在来稍微详解一下这个协议的一些要点。
该协议共分八章。第一章19页,主题就是知识产权。第一句话就可圈可点。
“美国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中国正从重要知识产权消费国转变为重要知识产权生产国,中国认识到,建立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的全面法律体系的重要性。中国认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段话不算标点共有113个字。除了前面15个字是美方的意思,其它98个字都陈述的是中方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由于)中国现在“正从重要知识产权消费国转变为重要知识产权生产国”,中国认为,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符合自身利益。
以此为逻辑出发点,才有这一整章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条款。这个起头,很给中国面子。
文本中,有许多的“双方同意”或“双方应”。但的确也有许多的“中国应”。但在这个“中国应”之后,都会出现“美国确保”做到要求中国做到的事情的内容。因为,的确,美国作为一个先发的、发达的国家,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显然比中国完备得多。很多时候,中国需要向美国看齐。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第二章关于技术转让仅有3页。出乎意料的短。因为事前听到这方面的抱怨很多,以为会有很多的措施。但这里的确有若干看不太明白之处。
比如这句话:“一方不得支持或指导其个人针对其产业规划所指向的领域和行业,开展以获取外国技术为目的、导致扭曲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难道哪怕双方同意,都不可以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来获取对方先进技术了吗?但是很明确,中方以后肯定是不可以再行“我给市场你给技术”的交换了。比如汽车行业,必须是很快就全面开放独资了。
关于科学与技术合作。这里居然只有“双方同意考虑在合适的情况下开展”一句话。没有任何细节。这可是一股很冷的风。这方面是不是也要等到第二阶段再细谈?
第三章关于食品和农产品贸易,包括17个附录2个附件4封信,居然占去43页,即整个协议一半的篇幅。可以看出,特朗普为了保住他在农业州的选票,可以称得上是“呕心沥血”了。
这些相关条款概括起来,就是中国要在两年内翻番购买美国农产品。
关于这部分条款,笔者和许多观察家一样有一个疑问,就是美国农民能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多生产出那么多的价格有优势、中国又需要的农产品?
然后就是,如此大量增购美国农产品,会不会损害中国曾经大量进口的其它农产品出口国的合法权宜?他们会不会向比如WTO等国际机构提出诉讼?
再然后就是,这会不会损害中国农民的利益?毕竟,中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远不及美国。放开竞争,中国农民恐怕很多都会招架不住。这里就有“粮食安全”和“保证中国农民乐业”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考虑。
第四章金融服务只有短短5页。中国一直没有开放的这个领域肯定马上就会大范围地开放了。笔者的直觉是,中国现在在这方面开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而以前这方面的开放条件可是不成熟的。须知,这是美国/西方最强势的项目之一,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更甚与高科技,仅次于意识形态和军事。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只有3页。只谈到透明度和不过度干预。似乎应当放到这一章的产业政策,国企补贴等,都得等到第二批谈判才能触及了。
第六章讲扩大贸易。也是3页。附录只有总目没有细目。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太多的天机的确不宜透露,以免扭曲正常的市场机制。
这些涵盖两年的巨大的数目是特朗普夸耀的主要本钱:制成品777亿,农产品320亿,能源产品524亿,服务业379亿。总计2000亿。
但有两句话不可忽略:“美国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双方承认,将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这就是已经明确承认,比如如果美国农民无法提供足够的价格合理的中国有需求的农产品,完不成既定采购金额,不能算中方违约。
第七章7页,事关重要的“争端解决机制”。笔者认为公平合理。并没有出现中兴式的派人来实施治外法权的事态。说去说来,也就是“出了问题,互相投诉,平等协商解决”嘛。
第八章最终条款2页。都是例行公事,无可评论。
笔者相信,双方对这个贸易战打了20个月,谈判谈了13轮才好不容易达成的协议还是有相当诚意的。这些条款并不会轻易被任一方撕毁。落实途中,自然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刘鹤所引用的中国谚语:“(只要有诚意,)困难总没有办法多。”这个协议还是有很大几率可以存活下去。正如中方坦言,现在的重点是抓紧落实。
至于第二阶段的谈判,笔者相信也会缓缓开始,但不会进展神速。特朗普大概率并无机会很快就去北京展开第二阶段谈判。有一个很靠谱的说法:中美争议的问题,40%可以马上解决,40%可以讨论,20%无法讨论。现在看来,应当已经有60%左右的问题在这第一期协议中解决了。剩下的40%左右的问题,也就还有20%左右可以期待在第二期谈判中解决。比如具体的各类补贴的范围和额度。甚至国营企业制度,笔者觉得都可以商量。中国不是正在搞“混改”,要往大型国企里掺入私营成分吗?这不正是美国人要求的东西吗?最不可能让渡的20%,就是2025之类的自主发展计划,中国的鼓励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政策权利了。
中国在协议中承诺的保护知识产权、开放市场等方面的措施,其实本来就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这场贸易战,也会逐步实施。有了这场贸易战,顶多也就是加快一些实施。其实整体、长远而言,就像当初为了加入WTO做出的让步一样,都是对中国的发展有利的。
贸易战打了那么久,打得那么热闹,最后得到这么一个初步结果,难怪在美国,除了产业界似乎叫好的不多。结果恰如预期:双方还是只有妥协。美国并压不垮中国。当然中国也别想接下去就是坦途。还有大笔关税在征收,即将展开的第二阶段谈判只会更艰苦。
这个协议签署的最大意义,当然是止住了中美关系走向破裂的势头。特朗普需要的是选票,中国需要的是时间。现在可以各取所需了。但是不要忘记,特朗普上任几年来,的确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美关系的基调,从合作共赢,变成了大国竞争。要感谢他的就是,他还没有把这个竞争关系拉向你死我活。因为他明白,这样做起来风险实在太大。
(本文作者:法国历史学博士刘学伟)
来源时间:2020/1/20 发布时间:2020/1/20
旧文章ID:2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