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后“九评”文章再现人民日报(继中苏关系后)
作者:钟声 来源:好声量
从2019年5月14至5月22日,《人民日报》就中美关系,连续发表九篇署名为钟声的评论文章。56年前,《人民日报》也就中苏关系,连续发表了九篇评论文章,被史学家称为“九评苏共”,简称“九评”。对比历史,“新九评”出版,堪称重大舆情,值得史学界、工商界和大众关注。
量妹认真阅读“新九评”后,做出一下不成熟、不填加任何价值判断的分析,供粉丝批判。
一,位置统一。
3月14日第三版头条三栏标题位置,16日第四版右上单栏坚标,其他均第四版左上一栏标位置。真可谓是形式统一。虽然在5月23日,在同样的版面上,以同样的版式,以同样的署名(钟声)发表了题为《国际秩序容不得任性妄为》对美国的评论文章,但是副标题不再是“可以休矣”。
二,内容统一。
从第一天开始,副标题采用“可以休矣”体,依次是:《“美国吃亏论”可以休矣》《“加征关税有利论”可以休矣》《“中国出尔反尔论”可以休矣》《“美国重建中国论”可以休矣》《“中国强制转让技术论”可以休矣》《“中国技术有害论”可以休矣》《“中国盗窃知识产权论”可以休矣》《“对华文明冲突论”可以休矣》《“中国退步论”可以休矣》。如果看一篇文章不觉得,但是连续读起来,这种内容统一,达到了气势磅薄的效果。
三,署名统一。
所有文章均署名为钟声。“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署名,“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四,节奏统一。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和策略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并逐步激化。1963年6月,邓小平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两党会谈。会谈期间,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对中共进行反击。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红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这56年后《人民日报》再度在国际关系上发布的九评文章,真可谓是节奏统一。不同的是,这次中美关系九评文章更是一气呵成,连续九天不停歇而成。
【当事人反思历史上的“九评】
从一九五七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六十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一九六三年我率代表团去莫斯科,会谈破裂。应该说,从六十年代中期起,我们的关系恶化了,基本上隔断了。这不是指意识形态争论的那些问题,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为方便粉丝了解这一重大舆情,本号将《人民日报》新九评摘录如下,以便阅读与存档。
【九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2日 03 版)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经贸磋商尚未达成任何协议,美方就一再给中方乱扣帽子,指责中方“倒退”、“背弃”、在一些已达成共识的问题上立场出现“倒退”。美方用这样的伎俩一边混淆视听,一边挥舞大棒,实质是霸凌主义的又一次表演。
众所周知,磋商本是交换意见、缩小分歧、谋求共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磋商过程中双方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的,双方正式达成协议前有变化也是正常的。现在磋商还未结束、协议尚未签署,何谈什么“倒退”与“背弃”?尊重谈判伙伴,这是国际谈判的规则。只要中方提出自己的关切,美方就盛气凌人地指责中方,美方真是无礼到了极点!美方此举还有端不到桌面上的盘算,那就是为美方极限施压寻找借口。
究竟是哪一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事实不辩自明。
去年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期间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要求两国工作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此后,双方磋商团队往来于大洋两岸,让世界看到了中方解决经贸问题的诚意。在不久前的第十轮磋商中,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还表示贸易磋商“富有成效”。然而,话音未落,美方就指责中方“倒退”、“背弃”,单方面宣布加征关税,完全背离两国之前达成的共识,使中美经贸磋商严重受挫。这是谁在“倒退”、“背弃”,明白人一眼就看得真真切切。
从中美经贸磋商的进程看,把车开得歪歪扭扭、倒来倒去的是美方,美方反复无常已经成了常态。美方一会儿说“与中方的磋商进行得非常顺利”,一会儿又指责中方在贸易磋商中“毁约”;一会儿坚称要与中方“达成一份非常全面的重大协议”,一会儿又宣布“非常乐意提高中方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仅是言论上口是心非,行动上更是前后矛盾,前脚派出工作团队到中国磋商,后脚就挥起关税大棒破坏磋商进程。
正是美方的反复无常、朝三暮四,让中美经贸磋商跌宕起伏。去年5月19日,中美双方曾经达成重要共识,并且发表了联合声明,但5月29日美方就单方面“倒退”、“背弃”,撕毁协议,背弃共识;去年6月初双方曾就能源和农业领域的具体合作达成共识,6月15日美方又一次“倒退”、“背弃”……美国人的脸,一天一个样,让世人直叹跟不上节奏。
在国际事务中强词夺理,对他国随意指责、横加干涉,动不动就翻脸,时不时就变脸,是美国一贯的做派,有时甚至到了荒诞不经的地步。这一次,美方故伎重演,煞有介事地抛出所谓的“中国退步论”,终将自掴脸皮、贻笑大方。
中方一直抱着最大的诚意推动经贸磋商,希望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份互利双赢的协议。尽管美方加征关税行为使第十一轮磋商进程遭到严重挫折,中方磋商团队依然前往华盛顿,中方推动磋商的诚意有目共睹。
事实上,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去年以来,中国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加速落地:大幅下调汽车、化妆品等进口关税;审议出台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一般制造业已基本实现对外资全部开放……
不仅说到做到,还将做得更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在世界范围引发热烈反响。世人看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正在满怀信心地高歌猛进。
中国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将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如果把中方坚持原则、拒绝损害说成是“倒退”、“背弃”,那只能是强盗逻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从来没有让步,何来“倒退”、“背弃”之说!自己想象自己取得了“进步”,遭到拒绝后就诬称中方“倒退”、“背弃”,想要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只能是一厢情愿。中国人民过去没有、今天不会、将来更不可能拿原则问题和核心利益作交换。指望着中国吞下损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指望中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让步,注定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为了在经贸磋商中捞到更大好处,美国罔顾事实、乱扣帽子、极限施压,严重透支了其国际信用,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抹黑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永远向前,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永远向前,绝不是一些人一声“倒退”、“背弃”就能抹杀得了的!正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八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1日 03 版)
最近,一个叫斯金纳的美国女人语出惊人,抛出了带有浓烈种族主义色彩的“对华文明冲突论”。国际社会为之惊诧。
这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竟然要把美国对华关系,耸人听闻地贴上“文明冲突”的标签。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早就为这种人做了画像:“对于一个手中只有榔头的人,他所看到的问题都是钉子。”斯金纳就是想操起“文明冲突”这把“榔头”,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平一切被认为是中美关系中问题的“钉子”,包括许多美国人在内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种族主义逻辑。
其实,持这种奇谈怪论的人并不想掩饰他们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观念,说什么“这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这是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当前中国的制度不是西方哲学和历史的产物”“我们首次面对一个非白色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这样的鼓噪声,人们并不陌生,使人们不能不想到纳粹当年对犹太民族、斯拉夫民族等的恶毒诅咒。想想当年纳粹从“雅利安人高于一切人种”的种族主义出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种把国与国关系划归到种族层面的言论,即便在美国也受到强烈质疑。《华盛顿邮报》称,这一观点经不起推敲,且缺乏实证支持,文章认为其根据主要文明对国家进行分类,忽略了身份的多样性和偶然性。美国彭博社则评论说,“文明冲突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没有容身之地,且这种冲突模式无助于美国赢得竞争。美国《外交政策》的评论对此一针见血:“这展现出新的美国治国术中种族主义和危险的一面。”
据说这位名叫斯金纳的女人本人是非洲裔美国人,她津津乐道谈这种种族主义的言论,喋喋不休谈白色人种,难道忘记了美国长期肆虐的种族歧视给广大黑人带来的深重灾难吗?难道忘记了所谓“白人文明”对印第安文明、黑人文明的绞杀吗?
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质就是“和”。公元前140多年,张骞带着一支和平使团从长安出发,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凿空之旅”,而不是去搞什么“文明冲突”!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什么“文明冲突”!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在中国人“和”的文化观念中,体现于宇宙观,讲求“天人合一”;体现于对外交往,讲求“协和万邦”;体现于社会生活,讲求“和衷共济”;体现于人际关系,讲求“和为贵”;体现于生态系统,讲求“和实生物”。这样的特质,决定了中华文明有着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胸襟。这一“和”的文化特质,纵贯古今,影响至深,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秉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斯金纳们这种以人种来确定文明、以文明来确定国家冲突的逻辑是十分危险的。林肯早就说过:“美国人民是一个不受种族限制的人民。”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口口声声“秉持自由平等”、为废除奴隶制和解放黑人奴隶付出巨大代价的美国,怎么会出现这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极端言论?很值得人们深思。
斯金纳们的种族主义言论的危险性在于,既然说“文明冲突”基于人种的不同,那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灭绝他们所不喜欢的种族。因为有一个种族存在,一个民族存在,就有一种文明存在。难道美国人是要灭绝他们不喜欢的种族、民族和基于这个种族、民族历史演化而产生的文明吗?全世界善良的人们要高度警惕了,决不能让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种族主义言论泛滥开来!
世界是多样的,人类文明是多彩的,没有分歧就没有世界。中美两国各具特色,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众诉求等不尽相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在所难免。有了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态度的理由,而要坚持相互尊重,致力于平等协商,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各种文明应该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把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上升到文明层面,把不同文明降低到人种范畴,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那些热衷于种族主义的斯金纳们,人们必须大喝一声,悬崖勒马吧!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前面就是万丈深渊!
【七评】
最近,美国一些人在国际上到处哭天喊地地叫喊,“我们受到‘不公平待遇’,中国获得‘不公平优势’”“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种处心积虑炮制的“中国盗窃知识产权论”,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自己大搞经贸摩擦、打压和阻遏中国发展披上“正义外衣”。
这两年,美方屡次三番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大做文章,无中生有地对中国进行指责。2018年3月,美国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声称“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尽管和者甚寡,美方却呱噪不休。近日又有美国官员说,“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行为对贸易谈判构成挑战”。虽然美方调门很高、跳得很高,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但事实就是事实,谎言代替不了真理,“中国盗窃知识产权”之类的妄言纯属捕风捉影,谁会相信呢?
有的美国官员煞有介事地宣称,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数千亿美元”。其实对于这个数字,很多美国有识之士也嗤之以鼻。人们实在猜不透,这样的数字是如何算出来的?!只能说这是某种具有超凡数字放大功能的天才大脑臆想出来的!曾几何时,有人说过,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看来美国有的人至今仍奉此为圭臬。
这种不靠谱的数字,只有不靠谱的人才干得出来。以“301调查”为例,美国身兼当事人、警察、检察官、陪审团、法官等多重角色,单方面对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判和指责,随心所欲,添油加醋,无中生有,靠的只是凭空假设,何来公正?如果调查基于想象以及选择性数据,那就是一种科幻小说了!美方对此心知肚明,只是想给自己的无理之举找一个冠冕堂皇的托词罢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从社会观念到法治环境,再到实际的保护力度,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都取得了飞跃式进步,成效显著,举世公认。早已从“要我保护”发展到“我要保护”。
中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高标准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为世界上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2018年,中国对外知识产权付费高达358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专利进口国。前不久发生的这件事,大家可能记忆犹新:苹果与高通间的专利许可费用之争,双方先后在中国提起大量诉讼。美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信任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公道自在人心。中国的努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刊发文章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得到飞速改善,中国不是知识产权的偷窃者,而是保护者。即便是2016年以前美国政府的官方报告,也积极肯定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然而,近两年美国一些人却无视事实,来了一个基于反华中轴的大转弯,自己不断抽打自己的嘴巴,只能说他们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政治打压之实。知识产权本应是各国创新合作的桥梁,在美方手中,却成了政治工具,成了遏制他国的武器,成了霸凌世界的遮羞布。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少外国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同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这是市场契约行为,外国企业获得了众所周知的丰厚回报。即使知识产权保护出现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自行解决。美方乱挥知识产权“大棒”,是对产权和信用意识的否定,对契约精神的否定,对市场规律的否定。一些美国人有个奇怪的逻辑,算算美国手中的东西值多少钱,最后就直接把这个天文数字的总和说成是被别人“盗窃”了。
事实胜于雄辩,真理走遍天下。记忆力健全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靠“盗窃”能实现现代化。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是靠“盗窃”发展起来的吗?美国能靠“盗窃”发展起来吗?恐怕美国一些人是要急于否定的。一句话,中国发展成就是中国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美国一些捕风捉影者,必将被强劲的东风吹下历史的舞台!
【六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9日 03 版)
日前,美国一名有头有脸的高官,对英国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开放部分5G网络的想法发出“警告”,污称此举可能让中国“控制未来的互联网”,并“用比特和字节来分化西方联盟”。最近,美国又执意把华为列为“不确定实体”,竭力进行打压。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美国官员不辞辛苦,在世界各地奔忙,四处兜售“中国技术有害论”,对源自中国科技人员的所有发明创造都有一种偏执狂的敌视,不断给人扣上各种各样的屎盆子。但是,人间自有公道在,世人都知道,不论有些人怎么扣屎盆子,香者自香,臭者自臭。
抛出“中国技术有害论”,是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莫名嫉妒,也是一种政治打压的借口,兼具技术恐吓色彩和政治恐吓色彩,但政治企图是其主要动机,迟滞中国前进的步伐是其真实用心。
德国专利数据库公司IPlytics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5G通信所需的标准必要专利申请数量中,中国占有34.02%的比例,而美国的份额仅为14%。这正是一些美国人所担心的。美国官员赤裸裸地宣称“5G是一场美国只能赢的零和军备大赛”,“要确保5G网络不被敌人掌握”,显示其已将“冷战思维”扩散到科技领域,企图用封闭小圈子捆绑世界科技发展。这是逆时代潮流而动!靠不实之词到处混淆视听、招摇撞骗,靠政治打压阻碍他国科技进步,只能让世人看清其险恶心理和狰狞面目。
2018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十七位……这些数字记录的,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级创新平台的脚步。这些事实所承载的,是中国人民的埋头苦干精神和创新创造能量。为什么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就是“威胁”?如果说这是“威胁”,掌握那么多尖端技术的美国,是否成了世界头号威胁?!实际上,美国从来都不吝啬用科技手段来为其政治目标服务。有人就说,美国对全世界进行监控。斯诺登揭露的真相历历在目!美国人的逻辑是,自己用科学技术干了坏事,他人也必然会干!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中国以自身科技发展造福世界,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国人士的真诚点赞。中国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的“绿色超级稻”已在18个国家试种推广,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面对探索浩瀚宇宙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积极推动国际航天合作,使“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开启了月球探索新篇章。中国承诺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同各方一道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大举措。中国为世界科技发展注入的是信心和机遇,中国技术为世界搭起的是发展繁荣的桥梁。世界各国人民在互利共赢的科技合作中都闻到了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沁人芬芳,也闻到了美国一些人肆意抹黑、诬陷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乌烟瘴气的异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人为挑起“科技冷战”,试图在科技发展的广阔田野上垂下“铁幕”,阻止不了科技进步步伐。“任何建立坚固壁垒的企图都必将令人失望。过去在技术控制方面的努力已经证明,无论是决定控制哪些技术,还是执行这些决策,都是非常困难的。”美国前副国务卿詹姆斯·斯特伯格的警告,应当引起“中国技术有害论”鼓噪者的反思。唯有开放创新,才能繁荣发展。任何将全球科技合作拖入泥淖的企图,必将激起全世界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任何人企图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做拦路虎、绊脚石,最终只能失败,也注定是徒劳的。
【五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8日 03 版)
“中国强制转让技术”,这一论调被美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拿来大做文章,有关人士大放厥词,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这个论调并不新鲜,是美国一些人为了打压中国发展制造的老掉牙的论调。去年3月美方公布的所谓“301调查报告”,就蛮横地给中方企业扣上了“强制转让技术”的帽子。长期以来,美方一些人喋喋不休指责中方企业,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
真的是这样吗?事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国际经贸合作中,世界是个大市场,投资也好,贸易也罢,都是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一贯精于算账的美国商人从来不会吃亏的,赔本的买卖他们是不会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市场,很多外企包括美国企业看到了机遇,纷纷来到中国投资兴业。他们同中国企业的合作都是自愿的,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美国公司在美国呆着,美国企业的技术锁在美国的办公室里,谁能强制他们到中国来?谁能强制他们同中国企业合作?科学技术成果,说到底是在人的大脑之中,就是用外科手术打开大脑也无法强制得到。如果双方能在技术上合作,必然是自愿的、自主的。在科学技术面前任何强制都是无效的,何来“强制转让技术”之说?!
这种论调不符合中国利用外资的基本事实。美方关于“强制转让技术”的论调,可谓凭空捏造。重复一千遍的谎言终究还是谎言。中国关于中外企业合作的规定中,没有哪一条是强制要求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的政策和做法。中外企业不管是技术合作还是其他经贸合作,完全是基于自愿原则实施的契约行为。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些人,同人家合作得了利了,还要倒打一耙,得了便宜还卖乖!中方一直请美方举证,哪家美国企业被要求“强制转让技术”了,中方一定严肃查处,至今美方也未举出一例。但是,美国一些人是不屑于看事实的,仍然闭塞眼睛在那里自说自话。即使不久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关税听证会上,在中国设立合资、独资企业的多家美国公司也公开表示,并未被要求将任何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也未被强迫将知识产权或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
进一步讲,美国企业自主技术转让谁受益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任何一种产品都会因新技术的应用而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生命周期。因此,很多跨国公司都是一边开发新技术,一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部分技术,在延长旧技术获利时间的同时,为新技术研发腾出空间和要素。多年来,美国在华企业通过技术合作获得巨额回报,且不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和服务业每年赢利钵满盆满,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仅2016年中国向美国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就达79.6亿美元。
或许,真正刺痛一些美国人脆弱神经的,是中国与时俱增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的航天工程、北斗计划、深海探测、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5G网络等走在了世界前列,引起了举世赞叹。美国一些人老子天下第一当惯了,容不得别人超过美国。一些美国人就坐不住了,拿出了一种类似强盗的逻辑: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你的”怎么变成“我的”,那就是“你的”是从“我的”强制转让过来的。这些人在梦呓中完成了推理,醒过来后就以为这就是事实了,还大言不惭地宣扬,真是不知羞耻为何物了!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2000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就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这项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著名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说:“你问我中国的技术进步来自哪里,它来自于那些从政府对基础科学巨额投资中受益的优秀企业家,来自于推崇卓越、注重科学和技术的教育制度。”中国的科技进步是靠千千万万勤劳智慧、善于创造的人民实现的!对这个事实,美国一些人偏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并不是视力、听力有问题,而是脑子和心态有问题,结果得出一种世人都认为是脑残式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技术应该造福全人类。各国既要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发掘科技创新潜力,也要敞开大门,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让科技创新惠及更多人。这是利在人类、功在世界的大事业!
【四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7日 03 版)
中国快速发展的成就,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景观,国际舆论也公认这是“中国奇迹”。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要下山摘桃子了,美国一些人就大言不惭地声称“在过去25年里我们重建了中国”,这种论调不仅毫无常识,而且格外离谱。这些论调出自一些美国高官嘴中,让人们对他们的常识水平产生了严重怀疑。无知是一回事,有知装无知就可怕了。
根据一些美国人的这种论调,中国通过操纵汇率“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美中贸易逆差等同于“美国送给中国的财富”,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所推动的”。这种论调把中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一股脑算到美国头上,不仅严重背离事实,逻辑上更是荒唐至极,让世人大小牙齿都笑掉了!
“美国重建中国论”暴露了一些美国人的傲慢无知和扭曲心态,是美国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救世主心态”的反映。自“美国重建中国论”出笼以来,在美国国内就没多少拥趸,在国际上得来的也只是嘲讽。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由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对此早有公论。中国对外贸易一向遵循市场规律,做的是公平买卖。把中美贸易顺差说成是“重建中国”的论据,逻辑上更是说不通。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史蒂芬·罗奇指出,美国对全球102个国家的商品存在贸易逆差。按照这种逻辑,美国“重建”的国家岂不是占了全世界的大多数?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救世主心态”,恐怕只有昏了头的人才说得出来。
中美双边贸易也绝非美国向中国输送财富的“单行道”。再说美国有逆差并不是给中国白送钱,而是得到了真金白银、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的商人会白送钱给中国吗?恐怕永远都不要抱这种期待。德意志银行等第三方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长期以来,美国实际上在中美双边贸易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多的商业净利益。中美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吃亏做买卖的事没人愿意干,长于谋取利益、顽固坚持“美国优先”的美国人更不愿意干。
没有人否认美国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要因此说它是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原因,则是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逻辑。自1987年我国有外资统计以来,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万多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投资800多亿美元,仅占到4.06%。800亿美元就想“重建中国”,只能是一种天方夜谭!再有想象力的人也无法想象美国人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照此逻辑,美国在华投资和服务贸易所得一年就几千亿美元,是不是中国重建了美国?!
事实上,“重建中国论”出笼后,美国著名的“政治真相”网站做了“事实核查”,结论是该说法是对美中经贸关系“过于简单化”的描述。美国卡托研究所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认为,这种说法仅仅反映了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贸易,是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改革才是其中的决定因素”。
任何国家的发展从根本上都要靠自己。中国人明白,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经济体,不可能指望别人的施舍和恩赐来发展。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来“重建中国”,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中国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靠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干出来的。“掠人之美以自耀”,是不道德的。
中国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敞开大门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中国不断加大开放的市场,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也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创造了更多机遇。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对美国政府债务和公司投资的融资,美国将无法维持房地产、国防及商业领域多年来的增长,“在一个相互联系的全球化世界,很难说谁在重建谁。”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想当这个世界救世主的人,多是图一时口舌之快,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不过,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想以救世主自居,结果都会落得一场自编自导的荒诞剧,让世人掩口而笑。与其开口暴露无知,不如尊重事实,停止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正确看待中国发展,多做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正常稳定发展的事。
【三评】
近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进行之际,美方发布消息,把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美方还给中方贴上“倒退”“背弃”等标签,声称“中国的承诺受到了侵蚀”,指责中方“出尔反尔”“削弱了美方的核心诉求”。这完全是罔顾事实。
美国编织的所谓“中国出尔反尔论”的大帽子完全是颠倒黑白。中美经贸磋商一年多来,中方一直抱着最大的诚意推动磋商,希望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份互利双赢的协议。即使在美方威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中方工作团队仍从大局出发,赴美举行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最大程度展现了中方推动谈判的诚意。
工作层面磋商就是一个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的过程,双方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的,就一些问题进行反复讨论也是正常的。如果将工作层面磋商过程中的分歧和不同意见动辄贴上“出尔反尔”的标签,那还磋商干什么呢?无论哪个国家,在磋商中都是有原则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中方的核心关切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双方工作团队的磋商都是过程中的事情,双方并没有正式签订协议,何来“承诺”之说。美方在磋商中也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难不成也是出尔反尔?美国的强盗逻辑是,美国说的就是你们说的,要不从就是出尔反尔,实际上就是美国说的都是“出尔”,不从就是“反尔”!
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的道德准则。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全球共享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加入世贸组织十几年来,中国全面履行承诺,坚定支持多边体制,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守信形象。早在2010年,中国降税承诺就已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开放承诺到2007年就已全部履行完毕,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开放水平。就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多份年度报告也不乏对中国入世的正面评价,认为中国政府认真履行了承诺。
反观美国,近两年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参与者,本应带头遵守多边规则,却在国际组织中频频变脸退群,其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形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诟病:当一个协议、条约、组织符合本国利益的时候,就追逐它、利用它;认为一个协议、条约、组织无助于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时,就掀桌子走人。
退出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不断从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中抽身,逃避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美方出尔反尔之多,倒是让世人看到了什么是出尔反尔的真实嘴脸。
美国在国际社会上出尔反尔久矣,各国受其害也久矣。早在2001年,美国就曾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效力因此而大打折扣。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裁决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是迄今为止世贸组织成员中最大的“不守规矩者”,世贸组织2/3的违规都是由美国引起。这两年,美国认为全世界都在占它的便宜,生生将“美国第一”变成“美国唯一”。这种只享利益、不担责任的霸道行径,换来的只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慨和反对。
中美经贸磋商一年多来,美方在诸多议题上出尔反尔同样已是世人皆知。去年5月29日,美方就曾推翻双方发布不打贸易战的“联合声明”,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今年5月5日,美方又重启关税威胁,使双方经贸磋商遭遇重大挫折。
美国出尔反尔,挥舞着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滥用征税手段、实施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伤害合作方利益,同样也会伤及其本国企业和国民利益。美国任性妄为,增加了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让国际社会感到失望。在国际经贸往来中难免存在分歧,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引领世界。奉劝美方顺势而为,多做有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之事,不要再玩弄为捞取一己私利不断出尔反尔的把戏了!
【二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5日 04 版)
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举行之际,美方宣布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使中美经贸磋商进程遭到严重挫折。美方竟然还同步抛出一个“加征关税有利论”来掩饰此举对美国经济的严重冲击。殊不知,美国人民不买这账,强烈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首先从美国发出来。
“加征关税有利论”,究竟是一种无知还是一种伪装?
从去年的“贸易战很好”,到如今不断宣扬“中国正在向美国支付巨额关税……这些巨额税款将直接交给美国财政部”“关税将为我们的国家带来更多财富,甚至超过传统类型的惊人交易。此外,这更容易和更快速”“中国会大大减速,我们会自动加速”……在美方一些官员看来,加征的关税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来全不费工夫;加征关税只会削弱对手,对自己毫发无损。有人还不断借此制造假象,好像美国经济正因加征关税而欣欣向荣。借用国际媒体的评价,这不过是美方乐于“凭空制造胜利”的又一案例。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2018年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加征的关税以及对方国家对美国征收的报复性关税,已使美国经济损失78亿美元。关税造成美国消费者和生产商每年需承担688亿美元的成本。美国商务咨询机构“全球贸易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以及对进口钢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每年减少93.4万个就业岗位。英国《金融时报》日前的报道指出,美国一意孤行要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更高关税、而不是达成协议以结束美中贸易战,令美国商界倍感失望。
美方“加征关税有利论”想象了这样一种情境:加征关税就等于从中国口袋中白拿钱,美国一些人坐收渔利。但是,事实却是另一种情境:美国进口商和零售商对关税的消化能力有限,关税增加额度必然会体现在最终消费者的支出环节。美国政府寄望于企业找到替代进口来源,但不少美国企业主对此只能耸耸肩、摊开双手: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只能从中国采购,提高的成本只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加征关税使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去年每月损失44亿美元,美国收取的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所承受的损失”。把美国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就声称天上掉下来了绿花花的美钞,但美国消费者的钱包瘪了,人们岂能买账?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谁能够随心所欲。美国要给别人强加关税,别人不可能无动于衷,必然要进行反制。加征关税给美国带来的痛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不少农民正经历“艰难的经济时刻”。美国政府去年宣布发放120亿美元农业补贴,但与生产成本上涨和出口减少造成的损失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我们熬不过去了”,不少美国农民和企业主发出这样的呼声。“10个月来,美国而不是中国,一直在为贸易战承担全部代价。”代表美国150多个零售、技术、制造业和农业贸易组织的游说团体“关税伤害美国腹地”日前发表声明指出,“提高关税只会惩罚美国的农民、企业和消费者。”但是,美国的决策者迄今仍然对这些呼声充耳不闻。
应当看到,大唱“加征关税有利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试图靠加征关税或威胁提高关税来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完全是出错了牌,把宝押在关税上最终必然导致空欢喜一场。我们奉劝一句,美方如果有足够智慧来保证自身利益的话,就应当选择与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磋商解决问题。
【一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4日 03 版)
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美之间所谓“巨额贸易逆差”耿耿于怀,动辄将“美国每年都要输给中国5000亿美元”“美国损失了数百万制造业岗位”等说辞挂在嘴边,并因此声称美国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一年来,这种“吃亏论”一再成为美国出尔反尔、不顾中方诚意,频繁对中方采取极限施压的所谓依据之一。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说美国是“吃亏者”,岂不是说规则制定者制定的规则是损己利人的?倘若如此,岂不成了咄咄怪事。无论是在全球贸易还是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不仅不是受害者,反而占了很大便宜。这一点,美国相关行业、消费者和经济学家心里清清楚楚。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并非因中国而生,也不会因中国而终。一方面,过度消费、储蓄不足、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美国也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本,用于高科技等领域投资,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金融教授卡门·莱因哈特认为,美国指责那些贸易盈余的国家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看法代表了国际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
对华贸易逆差只是表象,并不能反映美国在华商业利益的真相。世界经济早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从生产看,美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控制了专利技术、核心零部件以及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获利巨大。苹果手机的例子广为人知。如果将全部顺差都统计在终端产品出口国上,显然无法客观反映贸易中的价值分配。事实上,自2011年起,为显示一国在价值链中的真实获利情况,WTO和OECD就倡导从“全球制造”视角看待国际化生产,推出“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只可惜,美国一向对WTO等多边机构抱着“合则用、不合则弃”态度,哪怕再科学的方法,从中看不到为我所用之处,也不可能予以支持。
目前,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这是美国企业分享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的体现。美国物价便宜尽人皆知。多年来,当多国央行都忙于抑制通胀水平时,美国通胀水平始终维持在2%的目标值以下。正是中美贸易让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走进美国千家万户,增加了消费者的福祉。
正如美国《时代周刊》著名撰稿人罗伯特·赖特在《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人类命运的昌盛必然要懂得从“零和”年代走向“非零和”年代。过去40年,中美贸易规模增长230多倍,如果不是共赢,而是一方受害的“零和”,怎么可能实现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从来都是进口大国,发展起来的中国更是向世界敞开大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从不追求贸易顺差,真诚希望扩大美国有竞争力产品的进口。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拒绝出口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岂能怪罪于人?
对华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也是无知之谈。多年来,美国学术界的主流解释是: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源于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由于生产自动化和机器人投入增加,导致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对外贸易会造成劣势产业淘汰和转移,但更会带来优势产业扩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美国加州大学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与其说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损失了就业,不如说收获了更多高薪酬的就业。
这些简单的事实和逻辑早已证明,贸易逆差、制造业岗位流失根本支撑不起“吃亏论”论调。固守美国“吃亏论”,一时也许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但时间久了,却会让美国民众成了真正的受害者。今年4月,全美商业经济协会对美商业环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商品生产公司中,有3/4受到近期关税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成本,并促使其中一半公司提高了销售价格。美国消费者、农场主、企业等,成了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的受害者,而不是中国“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受害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吃亏论”,远非打打悲情牌、过过嘴瘾那么简单。美国“为赋新词强说愁”背后是另有名堂的。只是散布这种错误论调的人打错了算盘。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潜力,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通过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冲中美经贸摩擦影响, 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且损人不利己的观点还要一再重复,说的人不累,听的人都累。
九评前《人民日报》的战斗檄文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3日 03 版)
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方无视中方富有诚意的态度与行动,于华盛顿时间2019年5月10日0点01分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中方同步发表声明,宣布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面对这个令人遗憾的情况,密切关注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迄今所取得进展的人们不得不发问:美方从根本上违背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难道是要将中美经贸磋商进程退回到原点吗?
中方始终认为,合作是最好选择,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切实遵循双方业已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加强沟通、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才能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仅攸关两大经济体,也深刻影响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不确定性加剧,人类社会走向何处?当前,美国政策制定者在“斗”的一面下了一个大赌注,让“现得利益”的浮云遮住了拨云见日的望眼,不能把握历史规律,不去认清世界大势,不想担负时代责任,给世界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一)
美方一次次发起贸易摩擦攻势,不仅损耗了自己的国家信誉,而且使中美经贸磋商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回顾中美贸易摩擦历程,2018年3月,美方单方面挑起摩擦,并在短时间内不断升级,对两国经济和全球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避免摩擦进一步升级,去年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双方经贸团队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磋商,围绕共同关心的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双向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不断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中方一直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始终敞开谈判的大门,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积极磋商,尽最大努力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美方不顾中方的诚意和行动,不顾平等互利原则,大搞极限施压、漫天要价,让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让中美经贸关系蒙上阴影。
(二)
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做法没有出路,给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作为二战结束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参与者,美国本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带头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也是美国政府曾经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明确承诺。然而,本届美国政府在享受现行国际贸易体系带来的好处的同时,片面夸大自己国内问题,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奉行极端实用主义,甚至不惜公开违反世贸规则,损害的恰恰是本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政府骤然加征关税的做法,必然会对美国自身造成巨大伤害,这是美国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是我的企业,而不是中国支付了这25%的关税,这是在向美国消费者加征关税。”美国社交媒体上,诸如此类的反对之声不少。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主席里克·赫芬贝说,额外关税只会伤害美国家庭、美国工人、美国公司和美国经济。
美国农民同样遭到打击。2018年,美国农业净收入下降了12%,大豆、猪肉、乳制品和小麦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利润下降的同时设备价格却在上涨。堪萨斯州比斯马克农场第四代农场主洛维·内兹尔表示,因为加征关税的缘故,农场从去年以来就在经历“艰难的经济时刻”,自己和其他农民都是贸易争端的牺牲品。谷物农场主吉姆·塔蓬称,“我们熬过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困难时期,却熬不过现在”,其家族在经营了近100年后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农场。
不仅如此,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不久前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用“晴雨不定”来形容当前的世界经济状况,并将贸易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世贸组织则已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3.7%下调至2.6%,为3年来最低水平。
贸易战解决不了问题,美方一意孤行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使美国的消费者、农场主、企业家等群体利益和全球化产业链都受到伤害。当前美国经济、政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很难承受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代价。国际舆论认为,美方最终只能回到谈判桌,通过平等协商真正解决问题,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
中国坚持有原则的合作,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风险挑战。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中方的立场始终明确——“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对于双方经贸分歧和摩擦问题,我们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推动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合作是有原则的,并非一味地妥协。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发展权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一年多来,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企业发展,抑或是民生领域,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看今年开局成绩单,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增速超出市场预期,连续14个季度保持在6.4%—6.8%区间。更重要的是,3月底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展“含金量”更高更足。
“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中美经贸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近年来,得益于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去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6.2%。中美经贸关系波动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一年多来,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打出了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措施密集出台,扎实落地,中国经济亮出高分答卷:经济增速稳居五大经济体之首,经济总量首超90万亿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
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越需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又保持战略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既定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应当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们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之道。更应当看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有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摩擦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宣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任何风险挑战都不可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四)
中美关系40年历经风雨,始终向前。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的需要大于摩擦,不能让矛盾分歧干扰当前的中美关系大局,不能让偏见误判左右未来的中美关系大势。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从历史发展看,40年来,每一次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突破,都推动两国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每一次中美关系的转圜,都离不开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今天,尽管两国各自的情况以及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但双方仍应保持定力,不被一时一事所惑,不为一局一域所扰。
从现实需求看,今天,中美两国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国。每17分钟起降一个航班,每天超过1.4万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每年双边货物贸易额由不足25亿美元增至6300亿美元……双边经贸合作中的利益不断扩大,相互倚重日益增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两国人民不断加深了解、不断从中受益,这也印证“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的深刻道理。
平心而论,中美经贸交往规模庞大、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涉及主体多元,产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难免。但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市场优势互补,两国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只有以全局综合的视角看待,从维护两国战略利益和国际秩序大局出发,才能妥善处理分歧、务实化解矛盾。
从民间交往看,两国人民的友谊始终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乒乓外交”友好故事,在两国民间传为佳话;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遍布中国城乡……40年来,中美民间交流越来越丰富,涉及经贸、法律、教育、体育等众多领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40年后的今天,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鼓励和支持两国各界人士开展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有利,一个繁荣的美国对中国也有利。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遏中国的发展。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将直接影响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对中美关系大势的深刻把握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责任担当。
站在新起点,中美两国更需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唯其如此,才能无愧于两国人民40年前的战略选择,才能把一个更加美好的中美关系留给子孙后代。
(五)
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溯源,就能看清前进的逻辑。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格局中审视,贸易摩擦也是一次“压力测试”,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40年前,美国《时代周刊》质疑:让全球1/4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
40多年来,中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一条新路”,用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打开拥抱世界的大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实行全方位开放,并不依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但并不是唯一贸易伙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门打开,新鲜空气能进来,风雨也会进来,各种风险挑战躲不开、绕不过。这次贸易摩擦不只是大国之间的“高手过招”,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砥砺。
这是对抗压能力的检验。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积累起来的强大势能,是应对冲击的坚固基础。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欣欣向荣,丰富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消费需求成为“第一引擎”,基本面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是对经济活力的检验。每一分钟,中国发生哪些变化?在湖北,下线12辆东风汽车;在河南,出口价值4.8万元的食品农产品;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增69万元注册资本……“一分钟”的刻度,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蓬勃脉动。一切活力源自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在大步走向世界过程中,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今天,深化改革实招频出、力度空前,推进“放管服”改革、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释放了1亿多户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这是对发展质量的检验。贸易摩擦也是一场冷水浴,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结构短板。小小的芯片,竟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但不少拼的仅是汗水与资源。这也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也买不起一个现代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结构性竞赛已经启幕,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我们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从一次次挑战中走来,中国更加清醒自己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关键一招”。今天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坚定,“改什么”“怎么改”的路径更加明晰。直面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正成为今日中国坚定不移的目标。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庄严宣告的:“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六)
在更高层次“睁眼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2019年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这里见证又一重要历史节点。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的倡议,代表着人类共同的追求,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共鸣。39位外方领导人、150多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近6000位外宾参会,论坛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的一项项务实成果,折射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合作吸引力。
倡议源自中国,机会属于世界。这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在塞尔维亚,河钢集团斯梅代雷沃钢厂成为第一大出口企业,当地失业率锐降,“一座钢厂重生,幸福了一座城”;在马尔代夫,跨海大桥连通岛屿;在黑山共和国,高速公路穿越群山;在白俄罗斯,有了轿车制造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也是经济全球化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福祉。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手机生产就是生动缩影。一部小小的手机,可能有美国博通的芯片、日本索尼的图像传感器、中国蓝思科技的屏幕玻璃、中国京东方的柔性屏等,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漂洋过海,涌入中国深圳等地完成生产,再送到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可以说,没有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等跨越疆界流动,就没有人人离不开的智能手机。
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智者顺时而谋。”当此之际,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更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信心、中国力量——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条条大路通北京。”有海外媒体如是评论。东方耸起的这个“发展极”,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分量越来越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将描绘世界的方向。美国《世界邮报》曾如此断言: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影响。
身处相互为邻的“地球村”,今日中国的发展,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大海之大,正在其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捍卫者,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笃定践行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与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共享,中国责无旁贷。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主席的朴素话语,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大逻辑。中国智慧犹如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世界经济航船不断前进。
(七)
站在更长时间轴上,大国崛起必然经历沟坎,关键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新兴国家由大而强,无不经历一个风险和挑战增大的特殊历史阶段。今日中国,正处于这样的“关键性阶段”。如此大的体量、如此重的分量,不是“低调”就能隐藏的,就像大象不可能隐身于小树之后,遇到沟坎在所难免。
“沟”与“坎”,左右不了事物发展的“时”与“势”。当今世界面临风险与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各国对中国市场等方面的依赖全面上升。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没有坐享其成的黄金时代。就像奔驰的列车,动力系统一旦停摆,靠着惯性也可以跑一段,但最终必然会停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今天的中国,是全体人民干出来的;未来之中国,更要靠全体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当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中国经济基本面底气十足,中国制度优势无可比拟,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掌舵领航,我们绝不会因一时风浪而迷失。坚定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路,中国这艘巨轮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当顺势而为,攻坚克难。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迈向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无论是化解结构性矛盾,还是防范周期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都是金钥匙。思想观念的束缚正在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在打破,体制机制的牵绊正在突破,改革开放全面发力,中华民族正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诗人艾青笔下《光的赞歌》的诗句,象征着奋斗者百折不挠、勇毅前行的精神。
风雨虽大不足惧,中流奋楫,只争朝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要我们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定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一个古老的民族焕发青春,亿万向往幸福生活的“追梦人”,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一个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将与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量 妹
审核/声 儒
签发/阿 谷
来源时间:2019/5/23 发布时间:2019/5/23
旧文章ID:1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