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学者刘学伟谈中美贸易战谈判

作者:  来源:法广

  经过多轮会谈的中美贸易谈判于4月4日结束了第九轮会谈。种种迹象显示:这场贸易谈判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如何评判这场谈判?如何解读双方在谈判中做出的让步和姿态?对此,旅法学者刘学伟先生向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
  法广:经过九轮会谈,中美贸易谈判显然已接近尾声,您如何评判两国间的谈判?其中是否会有赢家?
  刘学伟:第九轮谈判的具体进展,想来不用我复述,媒体报道应有尽有。我想说的首先是,稍感失望的是,这最后一公里,今次还是没有走完。特朗普说:“还要大约四周,或者更早,或者更迟,期待能达成一个史诗般、历史性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最近的将来,还会有第十轮,甚至第十一轮谈判。最后签约一定会有一个习特会,但时间、地点、形式都还在未定之天。
  究竟还有什么地方在卡壳?透露出来的主要只有一处,就是双方何时取消现在正在互征的关税。特朗普想保留一段时间,中国要求马上停掉。看特朗普的意思,当然是要求中国停征,而美国继续征。这显然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过于不平等的条款。我来猜想一个妥协,那就是双方各自停掉相当一部分关税,留下一部分再征有限的一段时间。至于双方各自免征的数额和具体税项,那又可以讨价还价一番了。
  从目前的态势看,不能否认,特朗普一定能够为美国赢得重大利益,可称赢家。而中国做出的一批重大让步,大部分都是继续改革开放中本来就有的题中之义,顶多是一部分提前实施。一些不能让的地方想必也没有让,应当也可称之为没有输。
  法广: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旨在制约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他是否达到了目的?
  刘学伟:特朗普的目的从短期来看,会有所达成。比如中国去年的GDP增长率降到6.5%的最新常态,实在不能说没有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贡献。而美国的经济总态势还是很好,受贸易战的影响好像小于中国。
  但凡事皆有两面。比如中兴一役,显然让中国人明白,关键芯片不能自主,随时可能被对手掐脖子,因此中国立马掀起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大潮。若干年后,这件坏事就很可能会变成好事。
  华为5G一役,美国掀起的制裁浪潮,现在看来很难成功。这向中国和世界昭示了,技术加价格才是硬实力。美国再有全面压倒优势,在5G这个具体场合也无法把华为给收拾了。反而美国为了自身安全,必须承受推迟5G实施进度,付出更高成本的代价了。中国今后只要有一个接一个的华为那样世界领先的企业冒出头来,美国或西方就会越来越没有脾气去阻挠中国的发展。
  个人以为,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对双方更有利。如果真的大规模开始相互切割,首先对全世界的其它国家,肯定弊大于利。因为他们必须依政治立场选亲站,而不能简单地依技术价格选优站。
  对中美双方,则都会各自受损。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已经在一个接一个的科技领域不再是单纯的追赶者,而开始成为领跑者,已经有了一些必须防止被他方盗窃的专利领域。攻守真的开始易势。比如,数年以后,地球外将只有一个太空站,那属于中国。谁都明白,世界最先进是不可能由盗窃而成。只有落后者才可能有盗窃先进者的动机。
  法广:中国能否完成美国助推的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这将令中国发生怎样的变化?
  刘学伟:美国最关注的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阻止中国用产业政策支持关键行业尤其是国营高科技企业的超速发展。
  关于产业政策,我觉得美国实在是在苛求于人。因为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的产业政策。特朗普上台以后,也搞了很多吸引外资进入,美资回国的产业政策。他发起的一系列面对世界多方的关税贸易战就是最大型的国家级产业政策。他能搞,为什么别人就不能搞?刚才看见美国的高科技协会上书要求国家推行产业政策支持高科技的发展。美国国务院最近也有政策白皮书说要支持鼓励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发展。特朗普偏爱补贴扶植传统夕阳产业,那只能说是他的眼拙。这不是别人的问题。
  关于补助国营企业,美国的压力可能会起一些作用。但是现在在中国领军的高科技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其中甚至有很大比重的外国资本,在国外注册,国外上市。他们并没有得到国家的大笔补贴,依然在飞速发展。
  中国的大型国企,基本都在银行金融、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基本服务(如电信)和能源方面。这一点比如就和法国的情形非常接近。法国也在引入竞争。比如无线通信方面,曾经的国营统治地位早已瓦解,资费之低,民众得益很大。中国在这方面倒真是可以向法国学一学。这样的确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竞争能为社会带来利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外国全资银行不是很快就可以在中国开分行了吗?真希望这能让中国的老爷银行们站起身来应付真正的竞争。
  法广:中美贸易谈判最终能否划上一个令双方均感满意的句号?
  刘学伟:那恐怕很难。因为双方利益确有冲突,一方满意,另一方就太难同样满意。现在谈判还是没有结束,前方的确还是有变数。但本人大体相信,这个谈判最终有很大概率可以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结果,不至于全面谈崩。因为那样风险太大,美国和中国的承受不起。
  最后的结果,本人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已经说了,从短期而言,应当是美国有赢,中国没输。从长期而言,那就应当是双赢了。中国眼下的让步,都有长期效益。正如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也做出了许多看似洞开国门的让步,让国内的很多行业惊恐万分。20年后回头看,谁能说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呢?关键是自己的国家有没有能力消化那些让步,能不能把各种压力变成动力,鞭策自己更加均衡、稳健地发展。
  而美国自然是达到了延宕中国发展速度的基本战略目标,总是有赢。至于设想彻底打断中国的崛起进程,那又太难了。看特朗普的行事方式,他好像并没有接受他的前国师班农的如此意图。特朗普4月2日刚说:要不是他征收了关税,中国经济几年之内就将会赶超美国。“但是现在呢,他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赶上我们。”他的雄心仅止于此。
  法广:很多人提及“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如果这回中美谈妥了,您认为,这个陷阱究竟算过了几成呢?
  刘学伟:两成吧。 哈弗教授艾利森写的《注定一战》一书提出这个举世关注的概念,核心意思是:守成大国对崛起大国的全面疑忌,非常可能导致战争。书中举的16个相关例子,12个都导致了战争。我这里想最简略地概述一下该书中的最后五个例子,其中两次成功而三次失败。成功的两次都是和平崛起。失败的三次中有两次是战争失败,一次是无战争也失败。
  成功的最鲜明例子是美国在上世纪和上上世纪成功地和平地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第一个原因是美国远离欧洲大陆,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在新大陆又没有对手,可以尽情地和平发展。早在1870年,美国的GDP就已经非常逼近了英国,但美国直到1900年以后,在老罗斯福手中,才开始和英国争夺在美洲的霸权。这个期间,英国真的是非常的隐忍。这换来了两国的血肉同袍感情无损。在两次大战中,英国才得到美国的两次全力支援,只是交出了世界的霸权为代价。其间有75年之久。靠着世无所匹的经济实力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功业,美国取得世界霸权真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为众所服。它没有急于求成,就是最大的经验。
  然后是德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四面树敌,武力崛起,最后也都被武力打回原形。德国第一次崛起从普法战争算起,到一战结束失败,共历时47年。希特勒1933年才夺得德国政权,到1945年战败,历时仅12年。两次大战,德国的仇家都有英国、法国、俄国/苏联和美国四强,在欧洲的盟国分别只有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证明,过于孤立,过于仓促的崛起,即使拥有一时的武力优势,也不能成功。
  历时共达74年的前苏联和东欧集团崛起的失败的战略层面的原因应当是它们所依托的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有太大的缺陷。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等等其实都是战役性甚至战术性的。中国没有重蹈前苏联的悲惨命运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两条应当是她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及时放弃了错误的全盘公有制和与西方达成和解。那就是改革与开放的实质意义。
  最后,就是德国在欧盟内的崛起。那又是一个历时已经超过60年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式的和平崛起的典范。具体的过程,因为太过近身,大家都知道,无需赘述。总的体会是:“该你的终归还会是你的。不需要暴力,只需要耐心和仁义。”不要忘记,前述的那么近的德国的两次暴力崛起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要迈过修昔底德陷井,真正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国,道路还非常漫长。低调低调,先努力修炼内功,把自己国家里面的事办好。这就是王道。本人是无神论者,但常常还是感到天意的存在。比如,华夏文明如果就是没有引领世界的福分,那崛起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无法突破。反之,时间到了,自然就有机会像曾经的英国或美国那样,甚至更加辉煌灿烂地成功崛起。

来源时间:2019/4/6   发布时间:2019/4/6

旧文章ID:18305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