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者:真到“临界点”了吗?—《中美印象》总第62期

作者:小米  来源:中美印象

""
       5月6日,应卡特中心中国项目的邀请,美国著名学者蓝普顿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卡特中心联合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美国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中美关系正逼近临界点。(中美印象:蓝普顿:中美关系逼近临界点,需第四个联合公报”  ;蓝普顿独家演讲视频 )蓝普顿的判断随后引发了中美舆论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更多猜疑。那么,学者们如何看待蓝普顿的言论?中美关系是否即将到达剑拔弩张的节点?本期周报整理了中美学者对蓝普顿临界点演讲的回应,进一步展现两国学者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一、美国学者的回应


夏伟: 很多美国人看不懂中国,甚至有些无知

Orville Schell 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511日夏伟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专栏文章中表示,他对美中之间的气氛在近几年陷入严寒感到不安。他甚至认为,自从尼克松1972年踏上对华破冰之旅以来,两国间互信和乐观情绪鲜有降到如此低谷之时。 夏伟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认为,中国实力上升太快,美国需要一些时间来接受中国是世界大国、而非区域性国家的事实。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的交往也越加密切,必须承认中国是一个全球性国家。不仅如此,中美之间紧张程度不断增加,中国有必要关注美国国内不断出现的负面情绪。夏伟认为,很多美国人看不懂中国,甚至有些无知,无法理解中国在很多议题上,例如南海议题上的做法。中美之间其实有很多共同点,我们迫切需要在防止核扩散、气候变化、疾病蔓延等领域合作。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中国总是对外部势力的干涉感到担忧。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政治体制、价值观还有法治观念上确实存在着分歧。但夏伟认为,两国元首之间的亲密关系将有利于两国合作和接触。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融洽关系可以使两国倡导中美合作的人群更加积极行动。


马利德: 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要少些迁就、多些制衡

Richard McGregor 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员

马利德认为蓝普顿谈及的临界点判断十分具有预见性。因近几周中美在南海上演的外交和安全攻势,美国国内制衡中国的声音也越发突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阿什利泰利斯在3月份的一份报告也体现了这一点,该报告呼吁美国在亚洲确立经济、外交和军事地位。简而言之,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要少些迁就、多些制衡。人们的关注点将主要落在中国对美国采取的任何军事举措的反应上。对美国来说,观察中国的亚洲邻国的反应也同样重要。 另外,蓝普顿认为中美要想在亚洲达成长期和谐交往,美国就要重新思考战后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也要重新校正对自身实力的理解。但马利德认为这对解决南海问题并无助益。


刘亚伟:中美是时候各让一步了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刘亚伟认为,中美是时候各让一步了。蓝普顿所提出的中美关系临界点绝不是在喊狼来了。蓝普顿的观点务实,有理有据。不仅提出双边关系走下坡路的原因,还提出了如何强化中美关系的许多建议。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更实际的内容,目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义还较为模糊。如何走好这条避免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道路,还必须提出具体的建议。不冲突、不对抗、互利共赢政策需要实际的内容来充实。刘亚伟还认为,中美之间不会也不应该发生战争。因为中美之间的利益集团是普通民众,这是反战和追求和平的巨大动力。谈到蓝普顿关于中美需要第四个公报来增进互信的观点,他认为,公报的内容应该涉及中美共同处理双边、多边和全球性事务的问题。总体来看,中美之间有利的合作因素更多于不利因素。而相互猜疑和误判是中美之间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最大诱因。


柯白: 忽视我们现在正在临近的危险的现实不明智

Robert A. Kapp 卡特中心中国项目高级顾问,前美中贸易理事会主席

柯白在论坛现场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很认同蓝普顿对美中关系的判断。他说:我认为,忽视我们现在正在临近的危险的现实是不明智的。我们都需要认识到这些危险,并尽我们的最大努力避免这些危险成为现实。


李成:中美之间互相猜疑和误判,才是最大威胁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李成并不同意蓝普顿观点。他认为蓝普顿的观点说过了头。中美之间的矛盾虽多,但两国发展的积极因素仍起作用。李成认为蓝普顿忽略了中美之间广泛地交接和合作,且两国的重合度和合作需求在不断延伸。中美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意识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并在努力向前推进。李成还认为,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已与往日不同,彼此战略互疑程度加深。而中美之间互相猜疑和误判,及因此产生对彼此的恐惧才是中美最大的威胁。目前出现的南海危机需要中美两国冷静判断,评估利益得失。李成认为,要尽可能地了解对方战略意图,全面看待中美关系。中美现在对彼此立场、战略意图有很多互不了解之处,也对彼此政府内部构造也不甚理解。且李成认为,在思考南海问题和中美关系时,不宜把美方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为简单理解为它要打仗,这其实是美方的一种测试行为、宣示行为。


二、中国学者的回应

在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与蓝普顿教授同台发言的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代表中方发表主旨演讲时并没有谈到他对美中关系现状的看法。但是,李肇星在题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前景》的演讲中强调了人民至上以及和为贵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正义与良知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中国以为目的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方式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中国学者的认同,因而他们并不太赞同蓝普顿教授关于“临界点”的判断。


王湘穗: 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来把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王教授在环球时报发文称,知华派蓝普顿教授的担心值得理解,因为美国今年也在逐渐调整自己在亚洲的步骤,将政策放在制衡中国力量的目的上来。但王教授认为,对中美关系这样一个充满复杂性的事物,实在不宜采用线性思维和做出点状式的判断。要正确认识中美关系的全局及其发展趋势,必须跳出中美双边的局限,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来把握。在当今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下,美国似乎不太适应新兴中国的出现。而只有当美国承认多极世界,才会真正接受中国的复兴,中美才有了平等相处的基础。不然,就会冲突不断、渐行渐远。同时,中国也要克服快速发展产生的速度眩晕,不要高估了自身的能力,确定中国的目标只是当好多极化世界中的一员。王教授认可蓝普顿教授的期待,即美国要重新思考战后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要重新校正其对力量的理解,那么美中在亚洲就可能达成长期的和谐。


袁鹏:中美关系正部分质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袁鹏认为,蓝普顿关于临界点的判断并不是空穴来风,中美关系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重大困难。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总是阶段性地遇到问题,但不同时期中美问题的性质和内涵不同,我们需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袁鹏认为,中美关系正部分质变,即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度阶段,这表现在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中美两国的实力差距在缩小;二是战略态势发生变化,亚太战略再平衡的美国战略、从韬光养晦到积极作为的中国外交政策都使双方彼此感到不安全;三是中美双方的战略合作基础发生了松动,不利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四是中美战略环境发生了改变。在内部,由于各国内部利益集团和媒体五花八门的报道,无法整合出绝对、统一的声音。在外部,中美关系越发受制于第三方国家。袁鹏认为临界点在哪里很难判断,但中美之间的这种变化确实存在。再者,袁鹏认为在处理中美关系中高层的把握力和决断力尤其重要,能有效防止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同时,不开战是中美双方的底线,为此中美签署了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行为准则的备忘录。总之,袁鹏认为中美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多维关系,是很难因为某个领域的变化而一夜之间变异。


王嵎生:中美关系并没有发生质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前驻外大使

王嵎生在解放网上刊登的文章《大使视线:中美关系正在走向临界点?》中表示,中美之间诸如临界点这样的负面观点的不断出现,让中美原本就不舒服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张。他认为,中美关系并没有发生质变。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希望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而美国战略再平衡则是为了平衡新兴大国对美国造成的挑战。王嵎生认为,美国对新兴大国的存在慌乱不安,是美国自己而不是他国正站在战略十字路口。但同时,随着国际大局势的变化,美国智库观点也在悄悄调整。美国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定位,承认所谓北京共识也有可取之处。这些变化目前虽然还处在量变过程,但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如此,王嵎生认为,中美不是各让一步的问题,而是美国何去何从。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天下,希望与美国合作共赢。美国应该认真倾听意见,做一个善解人意欣赏世纪风情的超级大国。


陶文钊:存在积极一面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12日对《环球时报》说,中美之间的竞争性因素突出,这是事实,中国外交政策确实有变化,以前我们强调稳定,现在则强调稳定与有所作为并重。这导致不少人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忧在加强。同时我们近来推出的金砖银行、亚投行以及一带一路等措施,使人误判中国在向国际格局发起挑战。中美经济差距缩小是美国人持这类看法的原因。但中美也有很多扩大合作、管控分歧的机制,比如战略经济对话等。特别是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接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非常大。中美两军近来的交往非常热络,就是因为两国首脑直接给予政治支持。这些都是中美关系中积极的一面。


三、热心网友也围绕蓝普顿教授的观点各抒己见。一些人认为,蓝普顿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中美之间的问题是全球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双方都缺乏安全感,安全隐患就会增加。还有一些网友认为美国在赢得冷战胜利后,无法接受这个长大的新兴国家。中美之间都承受不起互相为敌而付出的代价。

蓝普顿教授的判断引发热议,进一步激发了中美双方包括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民众在内的诸多人士对两国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尽管大家对蓝普顿教授“临界点”的判断各执一词,但均承认当前中美关系出现重大挑战这一事实。《中美印象》周报将继续关注相关讨论。


原文链接:

大使视线:王嵎生:中美关系正在走向临界点

邓媛采访:两国知名学者把脉中美关系 国际先驱导报 

王湘穗 中美关系已至临界点? 学者:美对华有霸主式傲慢 环球时报 

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美中关系已至临界点?FT中文网 

美学者:中美将对方视为威胁 关系处于临界点 环球时报 

蓝普顿:中美关系逼近临界点,需第四个联合公报”  

蓝普顿独家演讲视频

中美策|夏伟:中美应促进领导人私交,避免卡在南海问题上

""



来源时间:2015/6/21   发布时间:2015/6/21

旧文章ID:431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