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美国还能主宰世界多久?

作者:鲍盛刚 2022-12-02

作者简介:鲍盛刚,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就职于加拿大海外集团。

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化已经终结,大国关系正在从合作转向相互竞争,由此将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民主国家联盟”与以中俄为代表的所谓威权国家之间的两极对抗格局。世界将再次进入新冷战,美国又回来了,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美国将再次领导世界。那么,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首先,全球化终结了吗?不错,随着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兴起,美国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确实已经终结。但是,美国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终结并不意味全球化的终结,相反全球化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张开双臂,准备迎接新的全球化。如果说过去500年,全球化的中心在欧洲与美国,那么随着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亚太地区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全球化中心。对此美国已故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过去500年西方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原因不在于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它们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核心位置。同样,欠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所以不发展,原因也不是在于内部机制,而是它们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半边缘与边缘地区。那么,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否意味全球化上半场的结束,下半场的开始呢?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奇迹不仅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不仅是下一个超级日本,而且是一条巨龙。显而易见,中国崛起及其世界影响力的基础也在于经济全球化。一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中国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由此在不经意间顺势而起。二是中国不仅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且顺势而为,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那么,中国之后,全球化的下一站又将是谁呢?越南会是下一个中国吗?或者说越南会是新一代的世界工厂吗?这是目前人们在谈论的一个时髦话题。显然从体量上来看,越南不足以成为下一个中国,或者成为下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同时也不足以成为新一代的世界工厂。但是,越南成为亚洲新“四小龙”之首则绰绰有余。与当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与悲观相对照,越南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起飞显然是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再加上缅甸、柬埔寨、老挝的廉价劳动力,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成本优势,以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成熟制造商,交织成一张庞大完整的制造业大网,正在推动东盟成为亚洲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个增长极。

英国地缘政治学者哈尔福德·麦金德在1904年写到,经过400年的不断发现,哥伦布时代已经结束,因为世界已经没有新大陆了,世界如今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他预言,在哥伦布时代之后,国家之间领土扩张和争斗将被代之以为提高效率而进行的斗争中去。与此相对,可以说全球化时代远未结束,或者说结束的只是上半场,而下半场只开场了三分之一时间。过去那些处于西方外围的国家与地区比如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正在成为世界新的经济中心,改变着全球经济赛事的结局,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正在转变成一个多中心的世界。如果说全球化的每一站停靠时间大约是50年到30年,那么,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过程在印度,土耳其等南亚,中亚,西亚,还有拉美,非洲等国家尚未开始,因此说什么全球化的终结,显然是一种错误。

其次,随着大国关系由合作转向战略竞争,世界将再次回到新冷战吗?不错,随着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与不断升级,欧洲事实上已经回到了冷战,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就整个世界来讲,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流,就连战乱不断的中东与西亚地区,随着美国撤出阿富汗,局势开始变得和缓,正在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曙光。俄乌冲突爆发后,人们曾一度担忧亚太会是下一个欧洲吗?台湾会是下一个乌克兰吗?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显然世界将再次回到冷战?但是,这一幕至今没有发生。这是因为亚太处于发展与繁荣的上升周期,而欧美处于停滞与衰退的下降周期。战争还是和平,与所处周期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不是俄罗斯,如今的亚太地区也不是如今的欧洲。

如果说俄罗斯对美国执行的是一种对称性战略,即以强制强,以硬碰硬,以至于最后走向军事冲突。那么,中国对美国执行的是一种非对称性战略。即选择有理有节的反制,选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这就避免了双方冲突的不断升级,同时也使美国至今找不到一种正确,有效的对华政策。对此美国政治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其《后美国世界》一书中对于中美关系曾经这样分析到:美国深谙对付传统的军事与政治崛起之道,因为美国有一整套思想观念和手段,如军备,援助和联盟体系,使它足以对付这种崛起。如果中国到处侵略扩张,既让邻国怒不可遏又令世界恐慌不安。那么美国就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如果中国继续执行现有的非对称战略,美国该怎么办?如果中国继续慢慢地拓展对外经济联系,恪守低调而温和的行事风格,只寻求扩大在世界上的分量,增加友谊与影响力,美国该怎么办?如果中国一点点地消磨美国的耐心和意志,逐步在亚洲使美国边缘化,美国该怎么办?由此等等,对美国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从来没有遇到过,而且还没有做好准备。另外,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目前中东欧国家之所以倒向美国与西方,这是因为基于历史与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他们都多多少少患有“恐俄症”,认为俄罗斯是威胁,而且经济上很少与俄罗斯有联系,更多的经贸关系来自于美国与西方国家。与之相对,东盟的情况正相反,历史上东盟国家与中国都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文化上与中国更为相似,经济上与中国更为密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东盟国家认为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最后,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吗?美国又回来了吗?美国将再次伟大并领导世界吗?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经公开指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有“三大目标”:一是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二是一个被削弱、被孤立的俄罗斯;三是一个更强大、更统一、更坚定的西方。但是,时至今日,离这三个目标依然相去甚远。人们并没有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而是一个满目疮痍的乌克兰。俄罗斯是被孤立,被削弱了,但是俄罗斯并没有被拖垮。至于第三个目标,不错,俄乌冲突不仅激活了北约,也激活了美国与西方,甚至于也激活了远在亚太的日本等国家。对此就如拜登所讲,美国又回来了,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世界的拐点已经到来,美国将再次领导世界。但是,鉴于俄乌冲突越演越烈导致长期化,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出现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的声音。而且由于对俄经济制裁的反作用,使美国与西方国家自身经济面临空前的压力,以至于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矛盾与社会动荡。不错,俄罗斯对当下的乌克兰冲突负有直接责任,然而,把这场悲剧性地区纷争转变成潜在世界大战的却是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误解了这场战争的逻辑,导致这场冲突极有可能会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境地。国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战争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全结束,相反,战争很有可能长期持续。这样一来,遭受损失的不仅是乌克兰和俄罗斯,而且,还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以及世界众多国家。特别是,由于这两个战争当事国均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长期的战争将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991年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合二为一,人们欢呼“历史的终结”。但是,具有讽刺性的是,在冷战结束30多年之际,人们发现,冷战结束,前苏联的解体不仅是20世纪地缘政治的悲剧,同样对于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讲也是一个灾难。比如已故美国社会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伦斯坦就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他分析到:“虽然许多评论家欢呼1989年是美国统治下和平的开始,但事实正好与之相反,它标志着美国统治下和平的终结。冷战才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了,因此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现在已经终结。”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为了再次伟大,再次让世界回到美国治下的和平,正在试图将世界再次推回到冷战,甚至于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问题是历史真的还能回到过去吗?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