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的几点看法

作者:李岩

2022-05-30

李岩(Li Yan),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美东时间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受亚洲协会之邀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概述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此次40余分钟的演讲大体上重申了拜登政府上任后的对华政策方略,提出以“投资、协同、竞争”(invest, align, compete)为核心的对华胜出战略,透露了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布林肯此次演讲凸显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新两面性”。一方面,布林肯老调重弹,宣扬中国挑战的严峻性,声称中国是“对国际秩序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唯一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企图,又有不断增强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做到这一点的国家”,表示美国将强化对华“竞争”,而且需要“胜出”。另一方面,布林肯又信誓旦旦地宣称美国“没有寻求冲突或新冷战,相反我们致力于避免这两点”,同时美国“不谋求阻止中国发挥作为一个强国的作用,也不阻止中国增强经济或推进其人民的利益”。

上述政策宣示,既想对华强化竞争,又希望对中美竞争态势进行战略性管控,避免中国针对美方打压做出升级性反制;既将中国发展看作最大挑战,又宣称不会阻挡中国走向强国之路及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说,上述宣示彰显了美国当前对华政策中的一厢情愿和虚伪之处。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这种“新两面性”特征,既源于其对无法主导中美关系进程的长期忧虑,也更多地反映出美国朝野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逐步加深了认识。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经贸战、科技封锁、地缘围堵、意识形态施压等种种举措,不仅难以全盘实现其既定战略目的,反而将中美之间、中美关系与更广泛国家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彰显出来。例如,经贸战并未实现中美经贸联系的切割,却愈发增大了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使得取消对华关税成为美国的现实利益需求,成为相当多利益群体的重要政治需求。又如,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还是面对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问题,美国显然都无法离开中美协作,美国也无法期望一面对中国竞争打压,一面又能获得中国的战略配合。正因为这些复杂性,布林肯此次演讲将中美关系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承认“美国和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得不应对彼此”(deal with each other)。

美国对华战略下阶段将重点转向“体系施压”。由于中美关系的高度复杂性,美国过去几年对中国实施的诸多打压举措都难以实现美国的战略盘算。拜登政府要员多次宣称“不寻求改变中国”、“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这反映了其对前期对华战略无效性的认知。布林肯在演讲中承认美国改变中国行为的能力有限,宣布将重点转向“塑造围绕北京方面的战略环境”。可以预期,美国下阶段的对华重点将是通过“体系压力”来寻求竞争。

一方面,这种“体系压力”依托于美国传统的盟友体系,也即布林肯所称的“协同”战略。通过改善与传统盟友的关系(例如美欧关系),改造盟友发挥作用的功能领域(例如北约职能范围的扩展),拓展盟友间的联通(例如美日印澳机制和“奥库斯”机制),拜登政府寻求依托盟友优势形成对中国的全面压力。另一方面,这种“体系压力”也将来自于美国更注重通过既有国际体系来限制中国行为,即布林肯所称的“国际法、协议、原则和机构”。这也是拜登政府全面回归国际机制,并寻求通过建立更多“小圈子”以实现推回(push back)中国影响、挤压中国存在、遏制中国发展空间的核心战略设计。

中美长期博弈的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两国谁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布林肯将“投资”作为美国对华方略的首要,宣称美国将投资于“国内的实力根基——我们的竞争力、创新力以及民主”。结合其政策实践看,美国对华战略意图已经愈发清晰,竞争手段和工具渐次显露,同时美国也更加清晰地统筹对华施压的现实举措和长期谋划。在当前世界形势动荡变革的大背景下,能否保持聚焦发展的战略定力,能否避免战略性误判和失误,能否有效预判和防范各类风险因素,将是决定中美长期博弈的根本。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