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台湾维持和平与自由的唯一途径是与中国和解

 龙应台:台湾维持和平与自由的唯一途径是与中国和解

编者按:本文为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为《纽约时报》撰写的时评,英文标题为“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4月1日由《纽时》发表,中文版发表于4月2日。龙应台是台湾作家、散文家和文化评论家。2012年至2014年,她担任马英九政府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她的作品包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台湾的计程车司机是出了名的健谈,不久前,我在台湾南部坐上一辆计程车的后排座位后,司机转过身来,兴高采烈地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然后突然说道:“今天的乌克兰,就是明天的台湾”。

他说出了如今台湾各界普遍存在的担忧。特朗普总统撤回美国对乌克兰的大力支持,并且于2月底落井下石在白宫羞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让台湾民众不禁思考:如果美国为了讨好俄罗斯而对乌克兰做那样的事情,那它会不会为了讨好中国对我们也做同样的事情呢?

几十年来,基于如果中国入侵美国会支持我们这样一种期待,台湾领导人一直把我们与中国的对峙——中国声称台湾是其领土,并誓言在必要时以武力夺取台湾——说成是对自由与民主的捍卫。这造成了一种不真实的安全感,使得台湾的政客和民众未能及时就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最佳之道做出举国反思,以确保台湾民主制度的长期存续。

随着特朗普将民主价值观和美国的朋友抛在一边,台湾必须立即开始一场严肃的全国性对话,讨论如何以我们可接受的条件确保实现与中国的和平,而不是让大国决定我们的未来。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日常对话中,台湾民众对美国的协防承诺表示出越来越多的怀疑,并且会问:如果美国似乎不再愿意支持像乌克兰这样的友邦捍卫自由,那么数以万计为国捐躯的乌克兰年轻人是否白白浪费了生命?3月初,一个深受台湾大学生欢迎的网络平台做了一个非正式的民调,询问鉴于乌克兰的最新事态发展,受访者是否仍愿意保卫台湾抵御中国的进攻还是更倾向于投降。多数人选择了投降。

台湾总统赖清德似乎对这些情绪视而不见。他非但没有与台湾各界接触,就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发起一场紧迫的全国性讨论,反而选择制造恐惧、引发对抗,并且重拾冷战时期的那种黑暗言论。

3月13日,以中国的间谍活动、颠覆活动和军事威胁为由,赖清德正式将中国列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放话加强对与中国的商业、文化和其他联系的审查。他还宣布计划恢复军事审判制度,以起诉涉嫌国家安全犯罪的台湾现役军人,该制度因人权原因于2013年废除。台湾的主要反对党国民党指责赖清德将台湾推向战争,中国则警告说他在“玩火”。

赖清德做法的问题在于,台湾不能再依赖美国的支持。这并非我们现在才意识到的,因为特朗普不只是背叛乌克兰,他对捍卫台湾的承诺也已经让人起疑,他甚至指责我们从美国偷走了半导体业务。

我们早就痛苦地意识到,与任何国家一样,美国也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台湾,不管老幼,都知道1978年12月16日那天发生了什么,当时我们的蒋经国总统在凌晨两点被叫醒,被告知美国将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我们这个冷战盟友抛弃,使我们陷入日益加深的外交孤立。特朗普的粗暴做法只是风格不同,而非实质上的差异。

在中国日益强大、美国背弃世界的情况下,台湾加强军事建设以遏制攻击的做法是正确的。但要以和平的方式保障自身自由,唯一途径是要以某种方式与中国达成和解。近几十年的历史表明,这是可以实现的。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两岸不相往来,基本上处于一种战争状态。但在冷战结束后,两岸关系逐渐解冻。在国民党的马英九担任总统期间,也就是2008年至2016年,两岸关系处于最佳状态。国民党强调,与中国的合作是确保台湾稳定繁荣的途径。

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在学术、文化和商业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甚至在2015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敌对之后,两岸和解似乎成为了可能。

但是窗口很快就关上了。在台湾,公众对与中国关系升温的怀疑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中国以严厉的镇压回应了始于2014年的香港民主抗议活动之后,这种镇压至今仍在继续。民进党不信任中国并强调捍卫台湾主权,这有其正当理由,该党于2016年赢得总统大选,此后一直执政。与中国的关系重新回到了对抗和恐惧之中。

但恐惧或许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恐惧滋生仇恨和不信任,以至于在台湾的政治话语中,即使建议与中国和平相处也会被视为天真、不爱国,或者更糟糕的:被斥为投降和背叛。

恐惧还滋生了加强控制的冲动,而赖清德正在追求的正是这种控制。我在1950年代的台湾长大,当时我们生活在戒严令下,一直担心中国的入侵。如今日益紧张的气氛——台湾购买美国武器、赖清德挑衅性地将中国称为敌人,以及针对两岸交流而重新出现的冷战式的猜疑——都让人觉得回到了那个令人不安的时代,威胁着和平以及台湾在建立开放的民主社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对台湾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预计特朗普与习近平不久将举行会晤。在和乌克兰发生那样的事情后,特朗普很有可能为了与习近平达成贸易或地缘政治协议,将台湾抛在一边。

几乎所有台湾人都希望保护我们所珍视的自由。我们的分歧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通过和解,还是与中国的对抗。但有一点现在是清楚的:完全依赖美国、同时拒绝和对抗中国不再是一条可行的前进道路。不首先确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

作者

相关内容

1 Comment

  • 转发:
    港媒:这是对台湾的当头棒喝
    2025-04-03壹苹新闻网
    美国总统川普稍早前公布破天荒“对等关税政策”,除了10%的关税基准外,台湾被课征高达32%的进口税率,比日本、韩国都高。 港媒分析,川普的举动“犹如一记响棍,打醒了台湾内部长期沉醉于『美台友好』幻象的政界与舆论。 这不只是关税问题,更是一场对民进党当局长期对美一厢情愿政策的当头棒喝。”
    港媒《香港01》网站撰文分析,提出许多值得让台湾民众深思之处。
    内文首先提到,多年来,从蔡英文当局到赖清德接棒,民进党对美台关系有一套自我感动的叙事:从军售协议到台积电赴美设厂,从对美天然气采购到加入印太战略,民进党政府凡事紧跟美国步伐,代价高昂,始终期待能换得“准盟友”地位。 尔今,川普不改论调,仍理直气壮坚持台湾偷走美国的芯片工业,并高调宣布对台课征32%的关税,无情拆解了这场长达近九年的政治浪漫。
    内文指出,民进党当局反复强调“台美关系坚若磐石”,如今川普冷酷的关税清单告诉台湾人,这块“磐石”其实是“卵石”,脆弱、易碎,无法承受强权国家的现实算盘。 连台积电赴美投资都无法换来一丝关税豁免,更别说那些文青式的外交词藻。
    分析提出台湾或许会纳闷:“台湾到底做错了什麽,才会被川普如此对待?”但答案其实不在于“做错”,而是“以为自己重要”。 台湾在对美顺差中名列前茅,按川普那套“以逆差定关税”的算法,台湾就像一尊走在红毯上却没有穿鞋、丝毫没有遮掩防护的瓷娃娃,无论多么自信地微笑、走上积极的“崇美”台步,一旦碰上地缘政治颠簸、遭遇逆鳞美国利益的大锤还是会碎,且是一地的粉身碎骨。
    文中还回顾川普第一任期,他便从来没把台湾当作真正的朋友。 他眼中没有友谊,只有数字。 蔡英文在任时曾以“世界的台湾”自勉,却似乎忘了,对川普来说,世界只有“对美输出是否占便宜”这一条标准。
    最讽刺的是,就在川普宣布对等关税前一晚,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才在脸书呼吁台湾民众安心入睡,彷佛一切尽在掌握。 结果一觉醒来,32%的重税铺天盖地而来。 台湾行政机构今天一早临时召开应变会议,急忙列出三大不合理,但这些反驳听在华府耳中,不过是鸡蛋碎后的呢喃。
    总的来看,台湾向美国让渡的不只是关税筹码——从台积电赴美设厂、台湾中油加码对美天然气进口、对美军购不断扩大,再到全面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的科技战,民进党当局几乎已将“亲美”升华为一种信仰,彷佛只要紧抱华盛顿大腿,就能免于世界的风暴。 如今,这种信仰在川普冷血的关税表格中,被毫不留情地打回现实。
    文中更点出,这32%的税不只针对台湾,也波及台商重镇如越南与泰国,分别被课征46%与37%的对等关税。 川普这回对洗产地问题毫不手软,连台湾转单出去的那条后路也一并封杀。 所谓“供应链外移”,在全球性关税新时代下,恐怕也是南柯一梦。
    有美国财经媒体预估,台湾对美出口将因此重挫63%,GDP可能下滑3.8%。 这不仅是数字,更是一场制度性风险的总体体现:台湾的出口占GDP比重高达六成,其中四分之一输往美国。 美国市场一缩,等于掐住了台湾经济的咽喉。
    而台湾“以为”自己是美国的盟友,却只是美国策略下的一颗棋子,或者说,一只能提供技术、压低价格的代工母鸡。 这只鸡即使为美国产下金鸡蛋,也可能在华府政策一变时,被当成主菜送上关税桌。 不禁令人遥想不久前才被当成菜单上料理的乌克兰。
    该媒体评论者也观察到,眼见川普关税大刀挥落,台湾民众党与国民党政客自然接连炮轰民进党当局“错估情势”,甚至形容现政府为“睡觉政府”。 这类的批评固然带有政治作色彩,但民进党当局显然也欠台湾社会一个答案——当初信誓旦旦投入“印太战略”怀抱时,有没有想到这一刻会来? 当年大声说“美国是台湾最坚实后盾”时,有没有计算过,美国会不会摇身一变,突然改口把台湾当成“最大出口威胁”?
    川普回锅白宫不过一季的时间,即以关税重拳向全世界耀武扬威,这不仅是即将而来的全球经贸战前哨,更像是对台湾未来四年外交思维的一次公开测验。 分析评论道:赖清德政府在美台关系的第一题就交了白卷。
    若说“台美关系,坚若磐石”是民进党外交论述最鲜明的口号,那麽此刻现实带给台湾的图像,无疑是“对美关系,以卵击石”。 终于这一次,台湾总算亲身感受到的地缘政治现实——并非敌人可怕,而是“自以为是朋友”更可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