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D论文:美国的对华关税是否重塑了全球供应链?

【编者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中国数据实验室(China Data Lab)近期发布了一篇由哈里斯·多赛(Harris Doshay)和杨洋(音译,Young Yang)撰写的博客文章。文章重点介绍了该校教授卡罗琳·弗伦德(Caroline Freund)关于2017年至2022年美国对华关税影响的研究,探讨了一个关键问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多赛和杨洋的文章基于弗伦德与两位合作者于202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题为《美国的贸易政策是否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Is US Trade Policy Reshaping Global Supply Chains?),该论文刊载于《国际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美印象对这篇概述弗伦德及其团队研究的文章进行了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核心发现与意义。】
关税是特朗普实现经济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首选工具。第一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旨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缩小美中贸易逆差。近期,美国又对中国实施了额外的关税措施。
卡罗琳·弗洛因德(Caroline Freund)教授及其合著者的研究试图回答一个关键问题:这些关税对美国贸易的实际影响究竟如何?
以下内容基于2017年至2022年的美国贸易数据,展现了他们的研究发现。数据显示,虽然关税减少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关键商品,但填补这一空缺的许多国家仍然深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制造业并未大规模回流美国,反而主要惠及了墨西哥、越南等少数国家,它们承担了中国出口减少后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些国家依然与中国供应链保持着高度关联。尽管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有所降低,但关税似乎未能实现美中两大经济体真正的脱钩,因为截至目前,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中国转移,但美国进口总额在关税下仍增长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分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贸易数据集,发现在受中国商品关税影响的关键行业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确实有所下降。从整体贸易来看,中国在美国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22%下降到2022年的16%。尽管从中国进口的份额下降,但美国从所有国家进口的受关税影响商品总额仍在上升,这表明征收关税并未显著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回流。
少数国家的供应商替代了中国减少的贸易份额
在美国从中国进口减少的许多商品类别中,少数供应商——通常只是一个国家——替代了中国减少的份额。我们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至2022年间各类美国的进口产品中,受关税影响的产品从中国的进口量急剧下降,而印度和越南等国则填补了这一空缺。相比之下,对于药品等基本不受关税影响的商品,美国从中国的进口继续显著增长,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则仅略有增加。
美国仍依赖“战略重要商品”进口,往往受制于“中国加一”模式
实施高关税的部分理由是为了限制美国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尤其是在战略产业领域。我们的数据显示,对于超过70%的产品,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中至少有75%仅由一个供应商填补。此外,在战略产业中,这一比例略高——这表明,随着中国退出,这些产品更不太可能分散到多个供应商,反而更加集中。
替代中国对美出口的供应商加深了与中国供应链的整合
最后,尽管从中国的进口减少,但关税的效果可能比单纯看进口数据所预期的要弱。弗伦德(Freund)和她的合著者在统计分析中发现,在关税实施期间,对美国出口增长最多的国家,其从中国进口的同类产品也显著增长。这意味着,那些在美国供应链中取代中国制造业的国家,正在加深与中国的供应链整合。总体而言,他们的研究表明,关税并未减少美国在关键行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而只是将这种依赖转移到了其他日益依赖中国的国家。
综合这四点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效果可能并未如华盛顿所期望的那样。如果目标仅仅是减少中国在美国关键领域进口中的份额,那么这一政策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这些政策在供应链多元化方面收效甚微,因为少数国家取代了中国而成为新的至关重要的供应商。此外,或许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国家中的许多供应商仍然深深依赖美国政策制定者试图规避的中国供应链。结论显而易见:尽管美国试图“脱钩”,但中美两国仍然紧密相连,只是现在的距离比之前稍远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