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中心总裁亚历山大:中美关系并非“零和博弈”

编者按:本文2025年3月26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网站发布,标题为“我院举办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
3月24日,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美国卡特中心总裁佩奇·亚历山大出席对话会并致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主持致辞环节。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品牌总监袁林、美国卡特中心和平项目副总裁芭芭拉·史密斯作总结发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魏红霞主持交流研讨环节。
于运全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美双方智库有责任积极推动两国对话沟通和人文交流,以实际行动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于运全指出,双方应该做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行动派,增进美国各界对华客观认知;做促进中美务实合作的行动派,为中美各层级交往搭建更多桥梁、铺设更多道路;做增进双方青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行动派,培养更多新一代“中国通”“美国通”。
佩吉·亚历山大认为,中美关系并非“零和博弈”,两国都希望推进政府层面的合作,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就智库而言,促进美中间的二轨合作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毅力。她表示,“行胜于言”,相信在现有成功合作案例的基础上,未来会有更多来自民间社会的中美人文交流和对话合作,公众层面的人文交流正是寻求和展现两国共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孙明表示,期待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讨文化、教育、科技和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关切,为共同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供更多思路和启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愿同卡特中心等美方智库、高校一道,进一步推动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完善机制,为拉紧中美人文交流纽带贡献力量。
美国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外交政策东亚项目主任文哲凯认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相关规则遭到破坏,世界面临的治理难题不断增多。各国不能安于现状,因为现状正在瓦解和变化,需要采取行动,共同探讨全球治理改革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全球卫生健康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美中可以携手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表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等重要理念,为全球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特朗普政府在全球治理上进行战略性撤退,其关注重点更多转向美国国内事务,主要关注“三个R”,即在国内启动“复仇计划”、重组美国联邦政府、重构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龙洲经讯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员葛艺豪表示,特朗普政府认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已经限制了美国的发展,希望摆脱制约和框架。当前美中经济关系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希望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在美进行技术投资并在美国市场上取得更好发展。特朗普总统多次公开支持中国企业对美继续投资,这或许是有利于中国企业的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认为,中国的立场始终是在联合国框架内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而不是摧毁这样的体制;中美之间踏踏实实、真真正正合作,绝不是靠威胁、靠不断加征关税破坏贸易基础实现的,希望未来中美有更广阔、更深厚、更真诚的合作前景。
美国卡特中心“聚焦中国”项目高级助理翟乐楠表示,参加此次会议是希望可以让美方和中方更好地相互理解。很多美国人非常关注中国的《黑神话·悟空》、小红书平台、《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文化符号。很多美国人听到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中国发展进步很快,只是很多美国人可能都生活在信息茧房。如果大家真正去沟通了解,美国人可能就会发现一个与固有认知完全不一样的中国。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韩召颖表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有智库、非政府机构、多边机构、跨国公司等很多非国家行为体,可以深入探索全球治理变革的举措,通过合作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当然这也需要美国等国家行为体的参与。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可以从最基础的人文交流做起。
芭芭拉·史密斯表示,美中两国对彼此有很多误解,也有很多认知上的差异,因此人文交流非常重要。人文交流可以进一步消除误解、弥合认知差异。在美中合作的领域,年轻人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能够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有更多互动,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对话交流中。也希望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改善彼此民众认知、加强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副主任陈琪认为,中美双方在两国关系上的认知差异已经成为一个哲学问题,中方坚持发展稳定的中美关系,但美方认为不稳定能创造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能够为达成交易奠定基础;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强度会显著下降,但如何妥善处理在贸易领域,以及如何看待并处理中国与拜登政府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上的分歧,将是未来两国关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美国卡特中心冲突解决项目中东地区副主任拉娜·沙布认为,在中东问题上,中国作出了很多积极贡献,如推动沙特伊朗复交、促进巴勒斯坦各派别和解的《北京宣言》等。当前叙利亚、黎巴嫩等问题已经成为中东地区的新挑战,希望各方积极关注这些地缘政治问题,探索合作机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很多国家恢复经济发展,相信也能为中东地区带来和平、稳定和繁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在科技领域,美方对中国一直有出口管制,且近两年扩展速度加快,这将削弱美国企业科技进步的能力。对美国来说,这既没有必要,更没有好处;除正确处理双边关系外,中美两国特别应该做的事情是共同努力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合作开发“全球南方”的增长潜力,就可以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化解更多地缘政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