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哈佛连环重击:吊销国际学生资质、冻结科研经费

周四(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致信哈佛大学,宣布即刻撤销其“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这一举措意味着哈佛无法再招收新的国际学生,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转学至其他认证机构,或面临失去在美合法身份的风险。
“没有国际学生的哈佛,将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哈佛,”来自瑞典的哈佛四年级学生Leo Gerde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是校内知名的国际学生权益倡导者,对这一决定深感震惊与愤怒。
据哈佛官方数据,国际学生约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7%,即6800人左右。他们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与思想生态,也是学校收入的重要来源。2025–2026学年,哈佛的学费为5.93万美元,加上住宿和生活费用,全年总支出可达8.7万美元。国际学生往往支付全额学费,其经济贡献不容小觑。
哈佛大学在一份强硬声明中回应称,特朗普政府的做法“非法且具有政治报复性质”,“严重破坏了哈佛作为全球学术中心的使命,也伤害了美国自身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声誉。”
除了这个最新的针对国际学生的举措之外,特朗普政府还以“助长模糊不清的(种族)公平目标”和“纵容反犹主义”为由,冻结了对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大量科研资助,后者对哈佛的科学研究造成了巨大影响。两项政策迅速引发学界与政界的强烈反弹,被批评为出于政治动机的报复性打击。
因为冻结大量联邦拨款,哈佛T.H.陈公共卫生学院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资金危机。据校方统计,该院约59%的预算来自联邦和外部资助,此次受影响的研究人员超过130人,多项关键研究——包括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结核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的项目——被迫叫停。
“这场危机是全方位的,”学院副院长阿曼达·斯皮卡德(Amanda Spickard)坦言,“我们的行政团队现在几乎全部投入到了对受影响研究人员的紧急支援中。”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积累的科研基础设施或将遭到摧毁。知名流行病学家沃尔特·威利特(Walter Willett)警告称,一些价值连城的生物样本数据库可能因经费中断而被迫废弃。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科研进展,还有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一些研究员正被欧洲和中国的高校积极招募,这可能加剧美国人才外流现象,削弱其在全球科研领域的领导地位。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哈佛的打击带有浓厚的政治动机。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施压高校在言论与课程设置上更贴近其政策立场;另一方面,也借此强化其“反精英”“反全球化”的选战叙事。
一位高等教育政策专家指出:“特朗普此举表面上是监管执法,实则是一场对自由学术与教育自治的权力再造。”
哈佛大学预计将在法庭上挑战特朗普政府的该决定。目前,因特朗普政府撤回了近30亿美元拨给该校的联邦资金,哈佛大学正在与联邦政府就此进行法律诉讼。
在全球科研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纷纷加大科研投入的情况下,美国是否愿意以牺牲自身科研生态为代价,去追求一方政治斗争的收益?哈佛大学能够挺过这场特朗普政府对其发起的重击?其他美国高校是和哈佛一起并肩作战还是向特朗普政府“缴械投降”?这些都是各界很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