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收购巴拿马港口 李嘉诚“迫不得已”出卖

在今年的就职典礼中,特朗普出人意料的表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此后,这个在美国媒体中根本不太被提起的名词,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这期间,特朗普还不断加码,称不排除用武力收回巴拿马运河。不仅如此,他在没有提供证据的情况下,在多个场合高调称中国在运营巴拿马运河。
几周之后,巴拿马运河的命运有了一个转折。
在3月4日的国情咨文中,特朗普称一个美国投资公司将收购巴拿马运河的运营权。很快,媒体曝出华尔街资产管理巨头黑石公司(BlackRock)是这桩生意的幸运儿。
据彭博社的报道,在听到特朗普表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后,黑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urence D. Fink)就开始行动了。他在数周之内,与白宫取得了联系,商讨如何“收回”巴拿马运河。
芬克的提议是黑石收购巴拿马运河两侧的港口,这样就做到了将其转移到美国手中的目标。如此一来,美国就无需通过武力夺取这条运河。
据悉,根据收购协议,黑石旗下的一个投资集团将以约190亿美元的价格从和记黄埔手中收购巴拿马运河沿岸两座港口以及另外40多个位于其他国家的港口。分析人士表示,这笔交易大大缓解了巴拿马的压力。
《纽约时报》称,“这笔交易也表明,随着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美国企业可以获得丰厚的利益。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这让人回想起华尔街银行在拉丁美洲曾经拥有的巨大权力。”
据悉,黑石的这笔交易包括同意以约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香港和记黄埔在巴拿马拥有的两座港口——巴尔博亚(Balboa)和克里斯托瓦尔(Cristobal),以及另外40多个位于全球23个国家的港口。这些港口分布在墨西哥、荷兰、埃及、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地,但交易不包括中国境内的任何港口权益。
这笔交易必须得到巴拿马政府的批准,但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José Raúl Mulino)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一笔“基于共同利益的私营企业之间的全球交易”,似乎有意淡化其地缘政治影响。
特朗普的运河情结与美国的战略意图
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美国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并批评1977年吉米·卡特总统签署的条约“愚蠢地”将运河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他还抱怨运河收费过高,并声称中国在运营运河,尽管巴拿马政府多次否认这一说法。
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特德·克鲁兹(Ted Cruz)也表达了对中国可能利用或封锁运河通道的担忧,称这些港口“为中国提供了随时采取行动的观察点”,并认为这种情况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风险。
黑石通过其子公司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进行这笔收购。该公司是黑石去年以近130亿美元收购的,专注于港口、机场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资。黑石此举被视为其扩展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一步。
据知情人士透露,黑石高管,包括首席执行官劳伦斯·D·芬克和董事会成员阿德巴约·奥贡莱西(Adebayo Ogunlesi),在过去几天内向特朗普总统、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国务卿鲁比奥等人通报了这笔交易。特朗普政府对此表示支持,显示出美国在“美国优先”政策下对全球基础设施控制的重视。
和记黄埔的政治压力与李嘉诚家族的退出
和记黄埔由亚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李嘉诚家族所有。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一直运营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并于2021年获得了25年的无竞标延期运营权。然而,近年来,李嘉诚家族感受到来自美国政府的政治压力,尤其是在巴拿马运河的持股问题上。
2023年1月,巴拿马法院受理了两名律师对和记黄埔港口特许经营权的违宪挑战。尽管律师诺曼·卡斯特罗(Norman Castro)表示这是个人行为,但外界猜测这可能是美国推动的步骤之一,旨在为美国公司接管铺平道路。
巴拿马的地缘政治博弈
巴拿马当局承诺对和记黄埔进行审计,以核实其是否如实报告收入、付款和对国家的贡献。2023年1月21日,近十名审计人员进入该公司办公室开始工作。穆利诺总统表示,审计将继续进行,并将帮助确定政府与港口特许经营商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于2月初访问巴拿马,要求巴拿马减少中国对运河的影响,否则可能面临美国的报复。随后,巴拿马退出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引发了北京的强烈谴责。
这笔交易不仅缓解了巴拿马的政治压力,也标志着美国企业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下的全球扩张。黑石通过此次收购获得了对全球43个港口的控制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影响力。
对于巴拿马而言,这笔交易可能意味着其在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中找到了暂时的平衡点。然而,随着美国对全球基础设施控制的加强,巴拿马运河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黑石收购巴拿马港口的事件,不仅是商业交易的典型案例,更是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力量交织的缩影。随着美国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进一步扩张,类似的事件可能会在未来继续上演,而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航运的关键节点,其战略价值将愈发凸显。
以上报道综合纽约时报、彭博社、美联社的报道。
有关巴拿马运河的一些历史事件: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大陆中部,纵贯巴拿马地峡,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素有“世界桥梁”的美誉。运河全长81.3公里,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总面积达1432平方公里。
早在1524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就曾建议制定巴拿马运河方案以缩短航程。1879年,法国组建了巴拿马洋际运河环球公司,并于次年动工开凿巴拿马运河。然而,由于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此项工程被迫于1889年中止。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巴拿马运河对美国军事和经济意义重大,决定接手该项目。1903年,美国通过支持巴拿马独立,与巴拿马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并以一次性支付1000万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
1904年,运河动工开凿。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几十万劳工参加了运河开凿工程,其中包括近万名从中国被招至巴拿马的华工。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缩短了至少14800公里。但运河的开凿通航使巴拿马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为废除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和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77年9月,美国被迫与巴拿马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根据条约,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将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驻在运河区的美军将全部撤出。
1999年12月14日,美国向巴拿马政府移交运河主权的仪式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至此,这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回到了巴拿马手中。
随着世界贸易活动以及货运量的大幅增加,巴拿马运河通航条件已不能满足需求。2006年4月,巴政府正式提出总投资为52.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根据计划,新建船闸可让更大型的船只通过。扩建后,每年将有1.7万艘船只通过。
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正式开始扩建,包括在运河两端各修建一个长427米、宽55米、深18.3米的三级提升新船闸和配套设施,拓宽并挖深加通湖至库莱布拉之间的蛇形航道。扩建后能通过的最大集装箱船的运力在1.3万标准箱,是过去的2倍多,运河的货物年通过量也有望从现有的3亿吨增加到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