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es:追思卡特总统

记得第一次收到卡特中心邮件的时候,我兴奋得在操场跑了十公里。毕竟,一个小小的研究生,何德何能,能够在国际会议的平台上向各位专家学者分享自己浅薄的观点。
从那时起,我就与卡特中心结下了缘分。这种缘分的表现形式,常常是我以一个小透明的身份关注着亚伟老师的朋友圈。我看到,亚伟老师朋友圈写着“卡特总统进入临终关怀”,内心不断祈祷“希望卡特总统战胜病魔,再多陪我们几年”。我也看到,亚伟老师记录着卡特总统每年的生日、儿时的农场、参与的会议、签署的协议……朋友圈的点点滴滴使得卡特总统从历史中走来,成为一位邻居老爷爷。

作者在美国亚特兰大卡特中心参加吉米·卡特青年学者论坛期间在卡特的自画像前留影。
于是,每次翻阅中美关系的相关书籍,看到那段中美建交的历史,总感觉在看邻居老爷爷的故事一样,是那般具体与生动。所以有时候,我会刻意回避有关卡特总统临终关怀的信息,这是我对邻居老爷爷的不舍,也觉得只有他陪着我们,那些历史才是鲜活的。
我有幸参加过卡特中心的两次国际会议。毫无例外,我这两次关于中美关系的论文基调都是积极乐观的。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邓小平和卡特总统尚能在中美关系达到冰点的时候促进中美建交,那当前的情况并不会比那时候更糟糕了。
我持积极乐观心态的原因还在于,卡特中心及其众多使者在推动双边友好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中美关系前途迷茫、行径波折的时候,卡特中心总能挺身,凭其在两国之间的巨大影响力及良好口碑,组织研讨座谈、撰写分析报告、传递观点表达……为两国增信释疑,扭转不利局面。
现在,卡特总统离大家而去了,但他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一直被大家常记于心,常践于行。有一次,我看亚伟老师朋友圈有感,便非常认真地和身边友人说道:“我们看到的中美关系和平静好,都是有人默默付出……他们是真正有大爱的人,将自己的一生致力于维护中美友好关系的事业中。”
我非常感恩卡特中心给我两次参与国际会议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个小小的研究生也能被看见,被听见,是卡特中心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现在,我也做了农场主,有机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义工志愿者,我希望自己能传承卡特精神,发挥出一点点民间外交的作用,促进各国朋友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