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四十年的秘密:伊朗人质危机与1980美国大选

作者:徐宇深(emerson-tsui)

2023-03-22

前言 

2023年2月18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进入临终关怀阶段。时隔一个月,《纽约时报》于3月18日刊出题为“四十年前的秘密:关于卡特连任破坏者的故事”的报道,再度聚焦美国政治的一个谜团:里根竞选班子在1980年总统选举期间是不是“私通”伊朗,为自己当选创造有利条件。这篇报道的主人翁是前德克萨斯州副州长、州议会下院议长巴恩斯(Ben Frank Barnes)。巴恩斯再过一个月85岁,当他得知卡特总统进入临终关怀后,觉得他有必要对一件可能影响了卡特的政治生涯的事做出交代,否则他会觉得对不起卡特。这是他43年以来不愿透露的秘密:他与候选人里根的支持者、德克萨斯州前州长、前联邦财政部长康纳利(John B. Connally Jr.)曾秘密访问中东几国,向伊朗革命政府传话,不要在美国大选日之前释放人质,并说里根总统的伊朗政策会比卡特总统的伊朗政策更为优惠。伊朗政府直到1981年1月20日里根总统宣誓就职之后才释放被扣押了444天的人质。 


卡特在1976年到1980年期间担任第三十九任美国总统,在1980年败选于共和党候选人里根。在卡特任期内,伊朗人质危机是最广受关注的外交事件之一 。1979年11月4日,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反美浪潮下,52名美国公民(包括外交官)被伊朗激进大学生扣押在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此后,卡特政府付开展外交斡旋和营救努力,但这些行动都已失败告终,包括八名美军牺牲的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显然,如果卡特能确保52名美国人质在1980年11月4日的大选日前重获自由,他连选连任的机会很大。然而,43年前,以康纳利和巴恩斯为首的共和党人成功“瞒天过海”,使卡特试图再度获胜的努力付诸东流。 

康纳利和巴恩斯是谁?他们的秘密外交行动究竟对卡特总统的选举造成了哪些破坏?时隔四十三年,巴恩斯的说辞到底可信与否? 

巴恩斯和康纳利都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前者视后者为政治导师。巴恩斯是民主党人,曾先后担任德州众议员、州议会议长和副州长,后转战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与巴恩斯相比,康纳利的政治履历更加丰富:作为第三十六任总统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的得意门生,康纳利曾于1963至1969年担任德州州长,并于1971至1972年担任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长。康纳利曾长期效力于民主党,直到1973年才易帜共和党旗下。尼克松曾一度决定提名康纳利为副总统候选人,但因党内不少成员的极力反对而被迫提名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水门事件后,福特升任总统,并于1976年大选败于卡特。由于未能获得1980年总统大选的党内提名,康纳利决定助战里根击败卡特,并谋求出任里根政府的国务卿或防长。谋位未果后,康安利谢绝担任能源部部长。 

图:巴恩斯和约翰逊
图:康纳利

一直以来,伊朗人质危机都被解读为卡特政治生涯中的最大缺憾。时至今日,巴恩斯对这场改变历史的中东之旅的解读,足以让外界对于1980大选年和美国政治产生新的看法 

在1980年的中东之旅过去整整43年后,巴恩斯称,他并非一开始就对访问目的心知肚明。直到与第一位中东领导人坐下会谈之后,他才对“老朋友”康纳利的计划恍然大悟。巴恩斯回忆说,康纳利在会谈中表明:“里根必然会当选总统,您最好把这一点告诉伊朗人…告诉他们,和里根政府做交易比和卡特一块办事要好得多。您如果能给伊朗人传个话,让他们等到大选结束后(再释放美国人质),那这就是您的明智之举”。直到这时,巴恩斯才意识到此行的真正目的。康纳利的秘密外交旅行囊括了众多中东国家。所到每一个国家,康纳利都会向该国领导人强调同一条信息:必须说服伊朗不要提前释放美国人质。根据巴恩斯的描述,埃及总统萨达特(Muhammad Anwar el-Sadat)等领导人发挥了向伊朗传话的关键作用。 

 卡特阵营早就怀疑里根竞选班子的凯西(William Casey,后成为里根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或其他成员私通伊朗,卡特的前国家安全助理加里·西克 (Gary Sick) 在 1991 年11月出版了《十月惊奇: 伊朗人质危机与里根的当选》(October Surprise: America’s Hostages in Iran and the Election of Ronald Reagan)一书,揭露里根竞选班子私通伊朗的阴谋。1992年,在无任何共和党人支持,并且有34名民主党人反对的情况下,众议院通过了258号决议 (H.Res.258),成立了“十月惊奇专案组”(The House October Surprise Task Force)以彻查“十月惊奇阴谋论”。 然而,康纳利并未被专案组调查。这个由民主党党人哈密尔顿(Lee Hamilton)负责的专案组后发布长达900多页的报告,指出对里根竞选班子搞10月惊奇阴谋的指控毫无根据。  

图:卡特和西克

2015年,里根总统的一篇传记曾提到中巴恩斯在中东访问的内容 ,但这些信息并未引发公众关注。3月上旬,纽约时报记者在约翰逊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Lyndon Baines Johnson Library and Museum)所藏的康纳利文件中找到了证实巴恩斯的回忆的文字记录:康纳利于 1980 年 7 月 18 日离开休斯敦,先后前往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以色列。8月11日,康纳利返回休斯顿,同行者包括巴恩斯。 这一发现或许可以证实康纳利中东秘密旅行的真实性——巴恩斯说,他确信康纳利出访目的就是传达讯息给伊朗,要求他们把人质扣留到大选结束后。他说,现在我到死都会绝对相信(这件事):我们去中东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伊朗把人质关押得够久;因为我们刚回到美国,凯西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中东之行的情况。“九月初,康纳利和巴恩斯在当时名为达拉斯/沃斯堡地区机场(Dallas/Fort Worth Regional Airport,现更名为Dallas/Fort Worth International Airport, 简称DFW)的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贵宾室与威凯西见面,谈了三个多小时。凯西时任里根竞选委员会主席,是里根的左膀右臂。1981年里根就职后,凯西被提名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后续调查证明,凯西在破坏人质释放这一事件上起着同样举足轻重的作用:1980年10月,他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与伊朗代表秘密签署了军火交易协议。根据协议,里根政府将在胜选后绕开以色列向伊朗运输军火,而作为交换,伊朗需确保人质一直被关押至里根胜选之后。 

尽管遍访所有在世当事人及目前可查的资料,《纽约时报》这篇报道依旧引发了争议。康纳利长子康纳利三世(John B. Connally III) 说无法质疑本(巴恩斯昵称)的记忆但我们对这件事(中东旅行)的记忆并不一致。巴恩斯的故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前总裁汤强生(Thomas W. Johnson) 和另外三位还在世的见证人同样言之凿凿,愿意为巴恩斯的声明背书;汤强生还声称巴恩斯从没对我撒过谎。 康纳利长子康纳利三世则声称其父的确去过中东,但从未听说过他曾参加向伊朗秘密传话的活动。他说,“这不是我爸爸(会做的事)”。 

巴恩斯曾是德州州议会最年轻的议长,还曾成功协助小布什(George W. Bush)进入德州国民卫队(Texas National Guard),并藉此免于被征召至越南作战。然而,巴恩斯没有留下任何日记或备忘录,这些都使验证其言论的可信度难上加难——换句话说,即便存有记录,在缺乏康纳利等人旁证的情况下,巴恩斯的记录也只是一面之词。 除此之外,巴恩斯无法确定康纳利访问中东是否系受凯西指派,而后者已经于1993年去世。不仅如此,巴恩斯也不肯定43年前康纳利传达给中东诸领导人的信息是否被成功转达给德黑兰,更难以了解那些信息和康纳利的外交行为导致了伊朗推迟释放人质的决定。然而,历史事实没有改变:伊朗的确履行了巴恩斯所说的“承诺”,把美国人质一直扣留到里根胜选之后,直到卡特于1981年1月20日中午离开白宫后才将其释放。无疑,卡特和民主党人为此背负了沉重的政治和精神负担。 

巴恩斯在采访中表示:“此事必须在历史上留下记录——它意义显著。我推测卡特已时日不多,因此这件事愈发让我牵挂。我必须将事实公诸于世。” 在更为严谨的调查和更加详实的证据出现之前,巴恩斯的说法是否可信依旧值得商榷。但毋庸置疑的是,伊朗人质危机最终导致了卡特总统的败选——这一外交困局也会是民主党人的心头永痛。如今,卡特总统已进入临终关怀状态一月有余,而外界关于他的评论和赞美始终源源不绝——显然,真正定义一位伟人的并非是这些附加之词,而在于他为他的人民付出和创造了什么。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