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建国:和平越来越难? –疫后的中美关系
作者:储建国 来源:中美印象
中美关系越来越危险了。不管哪家哪派,对这一事实都没什么争议。
变得危险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主要是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近似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的崛起,动摇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力量的统治地位。这样一种趋势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向前变化着。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两种力量之间,尤其是领头者之间发生冲突几乎是必然的规律。这也是很多悲观者立论的依据。
主观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不适应而产生的相互敌意和攻击性观念。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这种心理不适应都是正常的,某种相互的敌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发展成连贯的、持久的,甚至系统的攻击性观念,那么,过去的和平体系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战争危险就越来越靠近了。
在发展攻击性观念方面,美国无疑是先行一步。其重要的标志就是把中国从一个意识形态的他者变成一个族国安全的敌人。全球化把美国更加推往产业链的高端,同时也更加扩大了阶层分裂。美国精英阶层尽管内部有利益和观念的冲突,但在化解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上有一致的倾向,那就是选择一个外部的替罪羊,中国也就无可逃避地成为他们选择的目标。于是,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客,也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只要是攻击中国,都是政治正确的。在情绪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其中的胜利者大体是攻击语言最恶毒,攻击手段最残酷的人。这里没有是非,没有公议,意识形态也只是成了佐料,人们在乎的就是谁最能够让中国这个损害美国利益的“邪恶者”就范。
中国损害了美国的什么利益呢?在政客和媒体的渲染中,中国人被描绘成偷盗者和抢劫者,偷走了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抢走了美国的产业和工作。
对于这些荒谬的言论,中国也进行了反驳,但这种反驳在美国的與论中起不到多少正面的作用,反而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其实用不着讲那么复杂的道理。如果简单地算个帐,一个头脑清白的家庭主妇都会清楚,在全球化中,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中有三点非常重要。
首先,全球化是在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下进行的,中国经济增长支撑了不断增发的美元市值。美元本就是一张纸或一个符号,如果没有相应的价值支撑,它就是一张废纸或一个空符。中国不断造产品,美国不断印票子,如果没有中国的产品,这些票子就不那么值钱了。所以,美国通过印票子转移了中国人创造的价值。如果说掠夺的话,显然是美国掠夺了中国,而不是相反。
其次,在全球化的分工重组中,美国自然也自愿地占据了产业链高端,主要是高新科技产业,科技无论如何尖端,其产品必须要有人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让美国高科技公司赚取了巨额利益,巩固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地位。
第三,到目前为止,中国主要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生产了大量的产品,而且是通过劳动人民的血汗,创造了巨额的价值,这些产品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销往美国。这实际上是让美国的消费者廉价占有了中国人民的大量血汗,而中国人好不容易换回来的美元又让美国金融体系盘剥一遍。
由于中国人的勤劳苦干和善于学习,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受欢迎,这在客观上让更多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客观上造成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普通民众难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这能怨中国吗?中国不反对美国为了这些普通民众的工作而发展制造业,但这种发展不需要建立在指责和打压中国的基础上。
至于所谓偷盗技术问题,可能很多美国民众并不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公开的学习和创新得来的。很多非核心技术通过正常的过程在发展中国家扩散开来,聪明的中国人更善于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就能造出更好的产品。那些核心技术,中国人一般是得不到的,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加以追赶。一些商业窃密活动在各个国家广泛存在,美国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和老手。
商业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冲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在美国发展针对中国的攻击性观念中,这些竞争和冲突被放大了,被过度政治化了。
发展冲突性观念能够给美国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呢?可以说非常有限。美国这两年经济的某种向好一方面是经济周期性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减税等政策刺激的。这与攻击和打压中国没有关系,中国也不会干预美国国内的一些经济刺激政策,尽管这与全球经济表现息息相关。相反,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则指手划脚,只要不符合美国利益,则坚决反对,横加干涉。
如果纯粹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中美静下心来,好好地谈一谈,是可从谈出未来三十年的合作框架的。中美都可以从中获益,美国的地位依然稳固。
但现在想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困难,美国已发展出针对中国的系统性攻击观念,不仅取得了精英层的共识,而且还获得了中下阶层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普通民众表现出本能的爱国情绪外,中国的精英层总体上表现得比较克制,甚至表现出不少讨好、迎合的意思,似乎像忌惮一个“黑社会老大”那样谨小慎微。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并且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恐吓中做出很大让步,正是中国精英层扛住普通民众的压力,而保持谨慎克制的重要表现。通过这种谈判,中国精英层努力修补被美国精英层有意破坏的中美关系,将其拉回正常的轨道。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在改变这种努力和进程。这种疫情首先在武汉爆发,但其真正的源头还不清楚。无论最后科学证明源头在哪儿,都不构成歧视当地人民的理由,就像H1N1流感原发地的人民不应受到歧视一样。然而,历史上因瘟疫而导致的种族排外主义似乎重演,“华人”、“中国”等字眼在美国变得更加负面。美国在位的一些政客甚至制定系统性攻击中国的计划,把病毒冠上“中国”、“武汉”的名字。这是把疫情前针对中国的攻击性观念进一步种族主义化,这不仅在道德上非常卑劣,而且在政治上非常危险。有白人群体甚至放言要血洗华人社区。乔姆斯基说特朗普及其手下的人在通往灾难的方向上已走得很远。他们在疫情中的表现愈加证明了这一点。
疫情初期,中国很艰难,美国隔岸观火,冷嘲热讽,一些政客借机打压攻击。当中国基本控制住疫情,美国疫情大爆发后,这些政客更变本加厉地攻击中国,不只是甩锅中国,更是激起种族主义仇恨。在这种局面下,中国精英层已很难顶住普通民众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中国式的谨慎克制已无法换取美国相应的回报。疫情前,两国之间的敌意不断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疫情后,这种敌意则可能进一步转向种族层面。
如果这种转向不受抑制,中美之间维持最低限度的和平关系都会变得困难,双方的與论便会转向讨论战争以及如何战胜邪恶的敌人。
这种與论很容易找到聚焦点,譬如说台湾问题。台湾的一些政客,主要是执政的民进党政客,本可以利用疫情改善两岸关系,但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在疫情还不太严重时,就公开禁止口罩销往大陆,在疫情紧张时则要向别国送出大量口罩。而且更严重的是,这帮政客一直跟随美国政客,坚持使用“武汉肺炎"的歧视性称呼,而不是世卫组织的统一名称。这反映出其骨子里的仇恨,这种仇恨深深地刺激了大陆民众。刺激得过深,大陆民众反而变得无语了,不愿意跟台湾人去打什么口水仗,认为这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期盼和施压政府尽快做出武统决策。疫情结束后,如果中央决定武力统一台湾,那肯定会得到大陆民众的高度支持和热烈拥护。很多大陆民众甚至对国家有关部门在台湾问题上说这说那感到厌烦,认为不要说那么多没用的话,而是要认真准备攻打台湾,一声令下,就要迅即拿下。
台湾政客也很难说是误判形势,误判大陆决心,而是觉得要实现台独目标,似乎必须那样做,必须跟美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不断提升美台关系。台湾的这种诉求在美国精英层得到跨党派的一致响应,涉台法案几近全票通过。大陆试图拉近两岸关系的和平努力也几已走到尽头,又找不到对两岸关系进行冷处理的机会。根据《反分裂国家法》的相关规定,大陆可随时启动非和平方式。
美国有些智库和政客对这种危险的局势也不是不了解,而且有的研究得很深入。问题是美国精英层中有一股势力感到台湾问题是遏制中国崛起的一把钥匙。有的人甚至研究如何把中国拖入一场局部战争,美国则以有限的方式支持台湾,控制战争进程,最后让两岸以相互摧残的方式结束战争,让中国元气大伤,而美国则以较小的代价继续控制局面。大陆一些支持武统的人判断美国不会大力支持台湾,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不足以成为支持武统的理由。相信大陆已经研究如何以最小代价武统台湾,以及研究武统之后美国的反应。如果美国反应过于激烈,中国发展进程受挫,那下一步就是中美直接走向战争。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大的悲剧,但悲剧总是由各种悲剧性的因素累积而成。疫情前的悲剧性因素如果因为疫情而得到进一步强化,那么大家都几乎在一种无奈的过程中走向深渊。
有没有办法扭转这一进程呢?办法还是有的,就像疫情控制一样,找到传染源,找到传播方式,然后加以阻断。
首先是当政者还是要坐下来谈,达成能够稳定未来十五和三十年中美关系的合作框架。
其次是中美媒体界要建立一个交流合作机制,控制假新闻和歧视性报道对双边关系的伤害。
这就是控制战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内容不代表《中美印象》观点。
来源时间:2020/4/5 发布时间:2020/4/5
旧文章ID: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