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斌:美中关系走向与媒体所担当的角色
作者:张涓 来源:中美印象
1,您是如何看待美国媒体评价与报道中国的?
陈斌:我是在媒体工作的。媒体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关注、放大负面的、危险性的东西,只有对负面的、危险性的东西,大家才会更警觉,更注意,关注度更高。这其实是人性,有进化论上的根据。因为我们的祖先只有更早关注到危险的信号,才有更大的生存优势。风和日丽、阳光普照不报道,狂风骤雨、洪水爆发抢着报道。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有利于大家识别与避开风险,有助于建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但由此我们也知道,媒体报道不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无偏反映。看美国媒体,负面性的新闻居多,这个危机,那个威胁……不一而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反思,媒体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又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对中国的误解。如果普通美国人只是通过媒体来了解中国,那么他或她的了解多多少少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美国媒体是高度竞争、高度分化的,基本上主流媒体是一边倒自由派倾向的,少部分媒体如FOX是保守派倾向的。这两派的选民基础、主张与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基本上就是两个不同的美国。
针对中国的报道,大体上,自由派媒体对人权、民主等政治议题更感兴趣;保守派媒体对经济与安全议题更感兴趣。这是美国政党政治分野在媒体与舆论上的体现。具体到报道中美贸易战,保守派媒体挺川普政府,自由派媒体反川普政府,所以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不少自由派媒体主动为中国说话与辩护,唱衰川普打贸易战的前景。对于中国人来说,多看、多了解是有益无害的,千万别以为美国只有一个声音。
2、《南方周末》是中国顶级时政媒体,曾采访过奥巴马总统等全球政要,你们是如何报道与评论美国的?
陈斌:《南方周末》有天下版,聚焦世界各国,美国当然是重中之重。2016年美国大选,我们专门派了记者团队去了一个月,在大选投票日前后记录、跟进这一历史性事件。我们内部判断2016年美国大选的重要性相对于新世纪以来的历次大选是无与伦比的,是美国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重大较量。只不过,我们内部也有分歧。
我们去美国的记者与美国主流媒体一样,判断希拉里要赢,所以在材料准备与采访上偏向希拉里多一些。当川普胜选的消息传出后,一通手忙脚乱,紧急补充关于川普的材料与采访。当然,最终呈现还是不错。
我个人在共和党初选阶段就比较看好川普。因为参加共和党初选的人才济济,川普能把这些人一一拉下马来,是很不一般的。作为一个政治素人,川普完全就是一个局外人,他的主张打动了、他的情绪感染了共和党选民,我感受到了一种沉默已久的情绪暗流水面下涌动。为此,我写过几篇关于川普与美国大选的评论。
我们对美国的报道,以重大事件深度报道或述评为主。天下版设立以来,一直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充当编辑与记者,这有效保证了对美国报道的专业性,我们努力做到中国范围内最好的水准。我本人也是这个背景,就评论而言,真实性与专业性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现代文明的主体就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的核心是英美文明,我认为这是基本事实。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法律革命与政治革命都肇始于英国。美国则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典范。世界霸权包括经济、金融、科技与军事等方面,从英国转移到美国,这一过程渐进的、和平的、文明的。这与德日的血腥崛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对当今世界仍是有启示作用的。
基于这个认识,我相信中国有必要汲取英美的先进文明成果。像美国的梅根法,让公众自由查询公众可以查询附近居住了哪些有强奸、性侵未成年人案底的人,对保障儿童人身安全意义甚大。我们评论部多年来一直介绍与呼吁。最近,中国最高检表示,检察机关将建立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推动形成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限制制度。我相信我们多多少少也起了一些作用。
3、为了使得美中关系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美国与中国的媒体应该担当什么角色?
陈斌:我觉得四个字足矣:真实、善意。大家多做真实的报道,美国媒体把中国真实的情况介绍给美国人民,中国媒体把美国真实的情况介绍给中国人民,减少无知,减少偏见,减少恶意。中美关系这艘航船正在驶向未来,真实与善意好比阳光与春风,多多益善。
4、大部分中美问题专家认为中美关系近期内会遇到很大的挑战,但是您的文章显示您对两国关系的未来仍旧充满信心,您能分析一下您的判定吗?
陈斌:是的,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开始时打的规模比较小、力度也比较小,有较长时间的平台期。
进入2019年5月,贸易战规模急剧升级、力度越来越大,有时候几乎一天一个爆炸性新闻。5月,因为谈判突然破裂,川普政府宣布将25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
8月初,因对上海谈判结果不满意,川普政府宣布从9月1日起将3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在人民币兑美元破七之后,美国财政部将中国标为汇率操纵国。随后,川普政府宣布这3000亿美元产品的一部分加征关税延迟到12月圣诞季。在中国公布关税报复措施后,川普宣布将所有输美产品额外加征5%关税,并威胁动用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IEEPA)。不过,中国副总理刘鹤在重庆的讲话似乎表明,贸易战又出现了缓和的势头。
回看整个八月,事态进度确实很惊人,让中美两国及世界各国衷心希望中美关系友好的人士很忧心。
不过,我认为维持比较友好的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都重要,对中国尤其重要。有一种认知自以为很高明,认为川普对中国打贸易战是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川普上任以来,与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欧盟与印度等发生了贸易摩擦,有些还是铁杆盟友,使用的都是加征或威胁加征关税的手段,能说川普是为了遏制这些国家的发展吗?贸易问题原则上是可以公平的方式解决的。把贸易战升级为全面对抗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开汽车,大多数时候走的路况与气候条件都不错,但必要时我们也要在路况不好或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开车。能驾驭后者才能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驾驶员。中美关系也类似,2018之前就像路况与气候条件都不错的情况,贸易战就像路况或气候条件不那么好,能够管控驾驭后者、最终平稳度过崎岖与风雨,我们或能见到雨后的彩虹、遇见最美的风景,并成就最好的自己。
5,最近美国超市巨头Costco在上海开业,场面火爆。联系到目前进行的贸易战,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还能够发挥过去的压舱石的作用吗?
陈斌: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是经贸关系。这是中美两国利益的结合点。你买我的产品,我买你的产品,你去我这边投资,我去你这边投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的利益就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双方的利益结合得越多、结合得越紧密,中美关系的基础就越牢靠。
在中美两边,都有一些强硬派,主张中美经贸脱钩。如贸易战开打之初,中国有媒体大意说即使中美贸易归零也在所不惜。还有学者主张把美国在华企业当成王牌来打的。真把这个当成王牌来打,就遂了美国强硬派的愿了。美国方面主张脱钩的声音很多,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如FOX主播Laura Ingraham在川普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额外加征5%关税之后,再次主张美国对中国经贸脱钩。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经贸利益的黏合、依托与羁绊,中美两国关系就是无本之木、漂移无所归依的浮萍,什么可怕的后果都可能出现。
8月26日,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刘鹤副总理表示:“我们欢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的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将继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护产权,坚持在开放条件下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坚决反对技术封锁和保护主义,努力保护产业链的完整性。”这是非常智慧的说法。
就在贸易战进行之中,美国的特斯拉在上海设厂,Costco最近刚刚在上海开张中国首个门店、非常火爆,这说明美国不少企业仍然看好中国的发展,也给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底部加了一点点分量。
6,很多您的评论文章显示,您是主张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的。对于目前的贸易战,您如何看待?
陈斌:在经济学上,贸易是“帕累托改善”,双方的利益通过贸易都得到了增进。理论上,哪怕一方搞重商主义,另一方如19世纪的英国那样搞单边自由贸易,双边贸易也是有利于双方的。有这个认识,贸易战就打不起来。
但是,川普更看重所谓“公平贸易”,主张要么大家都搞自由贸易,要么大家彼此关门。“公平贸易”传统上是民主党的主张。川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主要是认为,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太大,中国对美国市场不够开放。不过,要是中国达到与美国同等的开放程度,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就会缩减吗?我看也未必,可能进一步扩大也说不定。就像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后,中美贸易逆差并无缩小迹象,反而进一步扩大了。美国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但美国也有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当然,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更多的美国商品与美国企业进入中国,无疑会加强中美经贸这块压舱石的分量,让美方更加没有正当理由发起贸易战。中国要善于在美国内部找到自己的盟友。
7,您觉得美国对中国社会足够了解吗?如何看待美国人?
陈斌:了解永远是一个程度问题。了解是接触数量与强度的一个函数。中国搞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中国开办企业、进行商务活动,来中国游历,来中国留学,美国对中国社会的了解程度是在不断加深的。美国人对中国了解的另一个渠道是媒体报道,尤其是美国媒体的报道,但这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了解,又在多大程度增进了误解,值得探讨。
任何了解或误解,总是在一定的民族性格、文化与价值观基础上进行的。美国人相当一部分是英国的后裔,也继承了不少英国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可以算美国的“母国”吧。但美国人与英国人的性格显得很不一样,这从美剧与英剧的差异就可以看出来。美国是一个新大陆,左右是两个大洋,很大很开阔;地缘政治条件得天独厚,周边没有敌对国家;社会结构上也显得更平等,这塑造了美国人开朗、直率、自信、阳光、质朴与刚毅的性格。英国是一个大岛带几个小岛;与欧洲大陆国家一直玩政治、都来都去;贵族传统深厚、阶层很分明,英国人就显得比美国人复杂、世故、含蓄多了。
就是美国政治精英,总体上也是比较天真、单纯的,忽视了世界的复杂性与文化的差异性,所以在外交政策上总是显得很短视,犯了许多错误,制造了许多本不应存在的敌人。美国人没有从英国人那里继承复杂的政治操作手法或曰“政治智慧”。当然,简单直接,快刀斩乱麻,有时候也有奇效,因为一些博弈过程,一力降十会,实力往往让计策变得可笑。
美国人看中国人,可能觉得比较重视教育,比较聪明、数学比较好,比较好面子,还有就是觉得东方文化很神秘,其他可能就没有特别感受了。美国人看中国,去过上海,乘过高铁,觉得中国很发达,但沿海城市只是“梯度中国”的一小部分。中国既有类似美国的美轮美奂的大城市,比美国还美轮美奂的基础设施,也有类似于第三世界的地方;在中国,现代与前现代要素交织在一起。美国人最大的自负可能是认为全世界人和美国人差不多。
总体上,由于文化的差别,美国人很难像日本人那样了解中国,NHK拍摄的中国纪录片,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得很精准,让许多中国人觉得日本人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
陈斌为《南方周末》评论部负责人
来源时间:2019/8/30 发布时间:2019/8/30
旧文章ID:1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