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连载:亚特兰大2017年市长选举(八)
作者:张邵璠 来源:中美印象
【编者按:亚特兰大是美国第九大城市,是美国东南的重镇,也是美国跨国公司和高等院校云集的城市。今年11月7日亚特兰大将举行市长选举。在正式竞选之前,一共有13个亚特兰大的政客和普通人宣布竞选下任市长,目前还有9人在苦战。如果在11月7日的投票中没有哪位候选人得票超过50%,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将在12月5日的另行选举中决一雌雄。美国的基层民主是怎么回事?市长是如何产生的?读者知道在美国竞选总统募捐不到数亿美元就不能跳入大选“火坑”,那竞选类似亚特兰大这样的大都市市长要花多少钱?这个市长有多大权力,能管多少事?《中美印象》编辑部在今后一个月将发表连续报道,记述亚特兰大2017年的市长选举,并试图通过对这次选举的跟踪报道让读者对美国民主的现状做出自己的判断。】
2017年亚特兰大市长选举(八):非裔美国人的保卫战与民主党人的复仇
2017年亚特兰大市长选举的结果于11月8日凌晨出炉,选举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具体表现在两位巾帼候选人,顺利进入到12月5日的最终决选。然而,先前民调数据一直不太引人关注的另一位白人女性候选人凯茜·伍拉德(Cathy Woolard)却出人意料的超越彼得·阿曼(Peter Aman),跻身最终排名的第三位,由此也造就了此次亚城市长选举最终三位女性候选人位列前三甲的局面,不仅彻底颠覆了历史上过往市长选举中男性候选人占据主导位置的传统,亦彻底改变了此次市长选举中的绅士之争的局面。亚城是否将迎来历史上的首位白人女性市长?本辑报道将目光聚焦此次市长选举结果。此外,本次亚城市长选举恰逢美国一些县市地方选举,本辑报道也将关注7日当天美国其他城市的市长选举。
亚城市长最终决选:非裔美国人的保卫战
此次亚城市长选举的结果,出乎笔者意料之外的是,最终投票排名前四位的有3位都是白人,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玛丽·诺伍德(Mary Norwood),排名第三位的凯茜·伍拉德与排在第四位的彼得·阿曼。 尽管科莎·兰斯·伯顿(Keisha Lance Bottoms)在此次投票中占据领先优势,但是玛丽与她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最终决选能否顺利胜出,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亚特兰大将迎来其历史上的第二位女性市长 (第一位是雪莉·克拉克·富兰克林Shirley Clarke Franklin,于2002年 – 2010年任职)。而如果玛丽当选,亚特兰大则会迎来历史上的首位白人女性市长、也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首位白人市长。显然,种族在此次市长选举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亚特兰大是否做好准备,再次迎接一位白人市长?
根据选举结果分析,科莎·兰斯·伯顿收获的选票大都来自亚特兰大西部与南部城区。这些地区传统上是非裔美国人聚居的地区。近些年,伴随新一波中产阶层化在该区域的推进,先前传统的一些非裔美国人社区人口构成已经发生变化。玛丽·诺伍德得到的选票则主要来自以巴克海特(Buckhead)为中心的亚特兰大北部区域。该区域在近些年来见证了白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富裕程度的日益加增。凯茜·伍拉德所得选票则集中于东部地区。对比2009年的亚城市长选举结果,不难发现,玛丽在2009年的选战中收获了相当多的东区选民选票。然而,今年的选举结果显示,玛丽失去了东区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其曾经的支持者们将选票投给凯茜·伍拉德,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近年来的白人化,年轻化,与中产阶层化的趋势。埃默里大学的著名政治学家迈克尔·利奥·欧文斯(Michael Leo Owens)表示,对比2009年与2017年的选举结果地图,北部与南部地区的选情并没有发生改变——北部依旧是 玛丽·诺伍德的票仓,而南部依然力挺非裔美国人候选人。不同以往的是,东部地区选择拥抱凯茜·伍拉德而不是玛丽。而最终决选日,东部地区的这部分转向的选民将把手中的选票投给谁,迈克尔·利奥·欧文斯表示他认为这部分选民在最终决选之日将与科莎有更多的共识。
选举结束后不久,无论是玛丽还是科莎,很快投入到最终决选的比拼中。先前被民主党人批判为藏在柜子里的共和党人的玛丽,选择更加大声的宣告她与共和党之间的“清白”。在一份声明中,她再次强调自己在去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时,将选票投给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此同时,她不忘对特朗普政府及其施政进行批判与谴责,着力与共和党厘清关系,划清界限。强调自己身为“进步主义独立人士”,是2009年市长竞选过程中首位提出婚姻平权的候选人,意图再次展现她对多元性别族群的认同与支持,着力收复东部失地。自诩为“进步主义民主党人”的科莎,其竞选团队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科莎是唯一一位站在进步主义一边的候选人,与此同时攻击玛丽,翻其旧账,称玛丽对特朗普先前的公开支持与认同是不可能被选民认可的。
44年以来,亚特兰大不曾有过一位白人市长。近140年来,亚特兰大也不曾出现过一位非民主党人市长。2017年12月5日,亚城居民是否会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地方上的驴象之争:民主党人的复仇
2016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提名候选人特朗普获胜,国会亦被共和党占据多数。共和党的全面执政,让此次全国地方县市选举成为民主党实现逆境反弹并向国会中期选举发起冲击的起点和晴雨表。根据11月8日各地公布的选举数据显示,民族党候选人横扫全美各主要城市,纷纷夺取各地市长大位。驴象之争在地方,驴已然占据上风。
纽约:“蓝天”依旧
纽约市是美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拥有超过800万人口的纽约市,也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英属殖民地时期,纽约市的市长任期制经历了由1年到2年的转变。在1849年到1905年间历经数次市长任期的变化后,纽约市最终于1906年将市长任期确定为4年。自1665年到如今的300余年来,纽约市亦见证了市长由委任制到民选制的转变。1834年,纽约市诞生了历史上的首位民选市长——科尼利厄斯·劳伦斯(Cornelius Lawrence)。此后至南北战争前,民主党长期执掌纽约市长一职。内战后,伴随共和党的崛起,纽约市也逐渐形成民主党、共和党交替担任市长的两党争竞格局。然而纵观1900年以来的历任纽约市长,民主党担任市长一职的时间总计超过70年,而共和党掌权的时间总计只有大约38年。显然,民主党在纽约市占据传统竞选优势。这一优势也反映在今年的纽约市市长选举中。现任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Bill de Blasio)——民主党市长候选人,轻而易举击败对手共和党候选人妮可尔·玛丽奥(Nicole Malliotakis)获得连任。他在胜选后的公开讲话中,表示这是32年以来,纽约市见证的首位成功连任的民主党市长,他自信满满的宣布,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在不断进步的民主党带领下的纽约的新时代。这位长期以来对特朗普政府批判之辞不断的民主党人市长,在此次市长竞选中,收获726,361 张选票,以66.5%的压倒性多数取胜,而他的最大对手共和党人竞选人妮可尔·玛丽奥仅获得303,742张选票。比尔的胜出让民主党在纽约市的蓝天依旧。然而,比尔在选前许下的诸多对选民的承诺能否一一兑现,800万纽约市市民将在接下来的4年内拭目以待。
波士顿:白人再当家
建成于1630年的波士顿,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作为马萨诸塞州的首府,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波士顿被公认为是世界性城市。1822年,作为该州首个获得城市宪章的城市,波士顿开始实行市长选举制。1822年,联邦党人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 成为波士顿首位市长。南北战争后至二十世纪初,波士顿市长一职由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交替担任。从1910年开始,波士顿市长任期由1年调整为4年。此后至今的117年间,共和党人仅在1926-1930年短暂执政,而民主党人执掌波士顿市政长达113年,以至市长竞选人中也很少出现共和党人的身影。今年波士顿市的市长选举就是在民主党人市长马蒂·沃尔什(Marty Walsh)与无党派的非裔美国人铁托·杰克逊(Tito Jackson)之间展开争夺。意在寻求连任的马蒂最终以大幅领先优势取胜,延续白人执掌市长大位的传统,而力图让波士顿迎来首位非裔美国人市长的铁托·杰克逊则没能够成功书写历史。白人再当家,民主党的波士顿仍旧没有做好准备迎接一位非裔美国人市长。
底特律:兄弟阋墙
作为密歇根州的最大城市,底特律是世界汽车之都,汇聚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的总部。在1960年代以前,底特律见证了镀金时代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与两次世界大战塑造的“民主兵工厂”。然而,进入到1960年代,底特律开始进入到长期的经济衰退中。60年代的种族暴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与80年代美国经济的整体疲软,让底特律陷入 “失去的三十年”。城市人口也从1960年巅峰时的184万,急剧下降至2010年的71万。尽管自90年代开始,底特律的经济开始呈现复苏迹象,然而,进入到新千年的底特律市府财政却日渐捉襟见肘。长期的市府财政负债,最终让底特律于2013年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城市。在市长任期方面,1824-1857年间,实行1年市长任期制;1858-1953年间,实行2年市长任期制;1953年以来市长任期为4年。历史上,底特律的首位民选市长是民主党人约翰·R·威廉斯(John R. Williams)。此后至1860年,民主党人和辉格党人长期交替执掌市长大位。1860年共和党人克里斯琴·布尔(Christian H. Buhl)在市长竞选中的胜出不仅标志了辉格党退出底特律的政治舞台,也开始了底特律的两党制格局。1918年,新的城市宪章明定所有市政机构长官须为无党派人士,因此,此后的市长选举也成为无党派竞选。尽管如此,自1919年以来的历任市长都有各自鲜明的党派倾向与立场,所以“无党派”事实上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宣告。自1919年至1962年的近半个世纪内,大多为共和党人担任市长。然而,自1962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底特律市长均为民主党人。民主党人担任市长的格局延续至今,也反映在今年的市长大选中——没有共和党人的竞选。作为民主党传统票仓的底特律市长选举是在两位民主党候选人中间展开的。最终现任市长迈克·达根(Mike Duggan)击败对手——同是民主党人的密歇根州参议员科尔曼·杨(Coleman Young II),成功实现连任。尽管民主党内兄弟阋墙,然而共和党依旧没有机会在底特律拓展政治版图。
西雅图:女性再当家
西雅图是美国华盛顿州最大城市,也是美国西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1890年前,该市的市长任期为1年。1890-1948年间,市长任期由1年调整为2年。1948年以来的市长任期则为4年。首任市长为共和党人亨利A.阿特金斯(Henry A. Atkins)。自1969年最后一位共和党人市长詹姆斯·布拉曼(James d’Orma Braman)卸任以来,西雅图的市长一职长期为民主党人担任。不仅出现非裔美国人市长诺姆·赖斯(Norm Rice),该市选民更是在2014年的市长选举中选出了西雅图历史上的首位男同性恋市长埃德·默里(Ed Murray)。然而,好景不长,埃德·默里于今年年初被指控实施性虐待,市长一职被免去,先后由亚裔美国人布鲁斯·哈勒尔(Bruce Harrell)和民主党人蒂姆·伯吉斯(Tim Burgess)继任。然而,民主党的选情并未受到这位身为民主党人的男同性恋市长的太大影响,尽管民主党面临的窘境对于共和党而言是半个世纪以来绝佳的反攻机会,但是民主党候选人 珍妮·德坎(Jenny Durkan)还是在此次市长选举中战胜共和党候选人卡里·穆恩(Cary Moon),成功延续民主党在西雅图市的执政权。与此同时她也成为西雅图市自1928年首位女性市长伯莎·奈特·兰德斯(Bertha Knight Landes)卸任数十年以来的第二位女性市长。珍妮·德坎的胜选不仅撑起了西雅图的半边天,也稳固了民主党在西雅图半个世纪以来所潜心经营的选民基本盘。
夏洛特:创造历史
作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城市,夏洛特不仅拥有300余年的建城史,亦是美国东南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是美国重要的金融、贸易与交通运输中心。该市实行2年制市长任期。自1899年以来,民主党人长期担任市长一职。直到1977年,夏洛特市才迎来了历史上首位共和党人市长。此后该市虽经历1987-2009长达22年的共和党执政期,但是民主党的选民基础似乎并未有根本动摇。今年的市长大选,民主党候选人莱尔斯(Vi Lyles)轻松击败对手共和党候选人肯尼·史密斯(Kenny Smith),成为夏洛特市历史上首位女性非裔美国人市长。
来源时间:2017/11/16 发布时间:2017/11/16
旧文章ID:1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