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连载:亚特兰大2017年市长选举(七)

作者:张邵璠  来源:中美印象

【编者按:亚特兰大是美国第九大城市,是美国东南的重镇,也是美国跨国公司和高等院校云集的城市。今年11月7日亚特兰大将举行市长选举。在正式竞选之前,一共有13个亚特兰大的政客和普通人宣布竞选下任市长,目前还有9人在苦战。如果在11月7日的投票中没有哪位候选人得票超过50%,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将在12月5日的另行选举中决一雌雄。美国的基层民主是怎么回事?市长是如何产生的?读者知道在美国竞选总统募捐不到数亿美元就不能跳入大选“火坑”,那竞选类似亚特兰大这样的大都市市长要花多少钱?这个市长有多大权力,能管多少事?《中美印象》编辑部在今后一个月将发表连续报道,记述亚特兰大2017年的市长选举,并试图通过对这次选举的跟踪报道让读者对美国民主的现状做出自己的判断。】

""

亚特兰大2017年市长选举(七):44年后的白人市长?
  如今距离市长大选投票日仅剩一周。伴随10月中旬公布的第四份民调数据,形成巾帼之争下绅士之争的局面,两位女性候选人继续领跑此次市长选举,至今选情格局总体未出现大幅变化。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最新一次的民调数据以及选情格局的固化,各候选人的选战策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无论是通过合纵连横确保自身党派利益,还是通过揭露丑闻、黑幕打击对手,甚至是不惜使用语言暴力对竞争者进行批判和嘲讽。此次选战进入最后10天的倒计时,先前的君子之争已然变得充满了火药味与冷嘲热讽,各位候选人相互间的揭短已成常态,言语攻击也愈发升级,甚至连前任市长萨姆·马塞尔(Samuel A. Massell, Jr.)也看不下去,发文劝说各位候选人回归恭敬平和的君子之争。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为了争夺市长大位,各位候选人并不会收敛针对竞争对手的炮火烈度,可以预期的是,伴随着此次空前激烈的市长选举进入到决胜周,候选人之间的攻防将变得越来越激烈。民主党内部的整合与种族议题的凸显,是否将给此次市长选举打上深刻的党派与种族标签?
  民主党内部的合与分
  在10月中旬出现绅士之争的局面后,尽管两位女性领跑此次大选的格局并未改变,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民调排名第二位的科莎·兰斯·伯顿(Keisha Lance Bottoms)与彼得·阿曼(Peter Aman)之间的民调差距在缩小。可以预期的是,玛丽·诺伍德(Mary Norwood)目前已经锁定进入最终决选的一张门票,而第二张入场券,则会在彼得·阿曼与科莎·兰斯·伯顿斯之间诞生。伴随着选举进入到最后一周,选情格局在大体未变的情况下,呈现出候选人之间进一步的合纵连横,突出表现在米迦勒·斯特林(Michael Sterling)宣布退出此次市长选举转而支持另一位民主党候选人凯撒·米歇尔(Ceasar Mitchell)。
""

  10月24日,米迦勒·斯特林宣布退出此次市长选举,并表态支持另一位民主党候选人凯撒·米歇尔。米迦勒·斯特林表示凯撒·米歇尔是民主党中能够获取此次市长选举胜利的最佳人选,并呼吁支持者将选票投给凯撒·米歇尔。面对此次党派内部候选人之间的整合,凯撒·米歇尔表现出满满信心,表示他才是此次市长选举唯一可以胜选的民主党候选人,意图展现党派团结与强大感召力,为民主党拉高选举声势。然而,现实是另一位民主党候选人科莎·兰斯·伯顿斯,最有可能与玛丽争夺最终的市长大位。米迦勒·斯特林在表达对凯撒·米歇尔坚定支持的同时,亦表示科莎·兰斯·伯顿斯不是他认为的最佳人选。他表示科莎的一句“我会微笑着打断你的讲话”让他颇感惊讶与不愉。显然,并非是科莎的某些具体言论让米迦勒·斯特林最终选择支持凯撒·米歇尔,民主党内部势力的分化,才是此次整合过程中米迦勒·斯特林选择支持凯撒·米歇尔背后的动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米迦勒·斯特林退出此次市长竞选,其支持者的选票将有相当部分流入凯撒·米歇尔手中。而凯撒·米歇尔目前仍旧与彼得·阿曼(Peter Aman)相持拉锯,争夺进入最终决选的可能性。米迦勒·斯特林的退出能否拉高凯撒·米歇尔的民调支持度,能否助力其超越彼得·阿曼,而成为绅士之争的胜者,进而与另一位民主党候选人科莎·兰斯·伯顿斯汇合,削减无党派的白人候选人玛丽的强劲势头?2017年亚特兰大市长选举进入最后一周,巾帼之争与绅士之争呈现出合流之势,双方的交锋,从种族与党派的角度,日益变为无党派白人候选人与民主党非裔美国人候选人之间的大战。
  白人与非裔美国人的对决?
  自1974年亚城第一位犹太裔市长萨姆·马塞尔卸任后,43年以来,亚城市长一职长期为非裔美国人担任 (梅纳德·霍尔布鲁克·杰克逊1974-1982,安德鲁·杨1982-1990, 梅纳德·霍尔布鲁克·杰克逊1990-1994, 比尔·坎贝尔1994-2002,雪莉·克拉克·富兰克林2002-2010, 卡西姆·里德2010-2018)。尽管玛丽·诺伍德曾在2009年的市长选战中以46%的支持率成功进入最终决选,但她最终以715票的微弱劣势败于对手——非裔美国人卡西姆·里德(Kasim Reed),无缘市长宝座。然而,今年的选情,从初始阶段,玛丽·诺伍德领跑的局面就已形成,此局面持续至今,不曾改变。尽管在10月初的民调中,玛丽·诺伍德的支持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她依然处于所有候选人民调数据的第一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她将顺利进入到12月5日的最终决选,而谁将是玛丽在最终决选时的对手?历史是否还会再次上演 “滑铁卢” 之役 ?
""  ""

  此外,无论是目前玛丽·诺伍德与科莎·兰斯·伯顿的巾帼之争,还是凯撒·米歇尔与彼得·阿曼的绅士之争,在种族层面均表现为白人与非裔美国人的争夺。与此同时,根据目前最新的民调数据,身为白人的玛丽·诺伍德与彼得·阿曼均超越身为非裔美国人的科莎·兰斯·伯顿斯与凯撒·米歇尔。尽管彼得·阿曼仍旧落后于目前民调排名第二位的科莎·兰斯·伯顿,但是双方的民调差距从9月份的9%缩小到目前的6.2%,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亚城选民结构的变化。进入新千年,亚特兰大白人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非裔美国人。根据美国国家统计署的报告,2010年至2016年间,亚特兰大市的白人人口增长了1.3%,而同一时期的非裔美国人人口则减少了1.1%,相当于五年间,亚特兰大非裔美国人人口减少了11,575人。另据一项美国布鲁斯金学会的研究报告,2000-2006年间,亚特兰大是全美白人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白人人口所占全市人口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33%增长到2014年的41.3%。大量白人的涌入,不仅给传统的非裔美国人社区带来冲击,亦在政治领域掀起波澜。2009年玛丽·诺伍德参加市长竞选,在投票日一举斩获46%的选票,就是明证。伴随非裔美国人的搬离与城区中产阶层化格局的日渐形成与稳固,亚特兰大非裔美国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也逐渐在市长选举中显露出来,一些非裔美国人开始放弃以往长期支持非裔美国人市长候选人的传统政治倾向,转而支持白人候选人,而长期以来非裔美国人领导下出现的重重市政问题,让相当多的非裔美国选民失望与不满,他们欲借助支持白人市长候选人,革新积弊,实现自身诉求。在最后的竞选冲刺阶段,彼得·阿曼是否会逆袭超越科莎·兰斯·伯顿?大选投票日当天的结果是否会造成两位白人候选人进入到最终决选的境况?科莎·兰斯·伯顿能否继续保持争夺进入最终决选资格的机会?亚特兰大市民是否即将在时隔43年后,再次见证一位白人市长的诞生?
  从“忙碌而无暇仇恨”之城到“冷漠”之城?
  种族议题在主流媒体营造的氛围下成为此次市长选举的热门话题,各位候选人针对具体的种族问题呈现出明显差异。10月24日,在巴克海特(Buckhead)美国犹太人协会发起的市长论坛中,种族问题成为焦点议题。
  尽管亚城在前任市长威廉·哈茨菲尔德的领导下,于战后初期稳步实现渐进式的种族关系改革,并在1961年成功完成所有公立学校的平稳整合,避免了由此带来的大规模种族骚乱,并推动了60年代民权运动的发展,亚特兰大因此获得 “忙碌而无暇仇恨之城” 的美名 (A City Too Busy To Hate) ,但是半个世纪过去,“忙碌而无暇仇恨”之城已然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各样仇恨与对立。彼得·阿曼认为亚特兰大早已不是 “忙碌而无暇仇恨” 之城,而变成了 “冷漠” 之城,太多的孩子生于穷困之家,而集聚的富人却越来越多,中产阶层化的趋势迫使很多居民离开亚城,亦带来了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与日渐加剧的阶层间仇恨与对立。玛丽·诺伍德则认为种族问题正在形塑此次市长选举,并且选举的政治游戏已经造成社会的对立,但她依旧表示相信亚城不同种族背景的人们可以携手团结,呼吁跨越种族差异,意图寻求更多非裔美国人的支持。在发表针对 “珍视黑人生命” 运动 (Black Lives Matter) 的看法时, 凯茜·伍拉德(Cathy Woolard)表示支持这一运动,并呼吁政府应鼓励和平抗议。科莎·兰斯·伯顿则对这一运动抱持谨慎态度。她认为这一运动不同于过去抗争吉米克劳法的民权运动,而且她认为这一运动缺乏清晰的目标。她表示愿意支持年轻人参与其中,但同时提出应帮助运动参与者们制定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商业化的选战
  此次空前激烈的市长选举,已不仅仅是一场被贴上党派与种族标签的争夺,同时也是一场商业大战。从竞选文宣到商业筹款,各位候选人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募集商业捐款、使用不同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对自己的竞选活动进行商业包装,吸引选民的关注。
  就目前民调领先的四位候选人而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他们文宣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推特平台,凯撒·米歇尔获得的关注者人数最多,达到1.88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位候选人。科莎·兰斯·伯顿紧随其后,拥有超过3000位的关注者。玛丽·诺伍德则拥有2824位关注者,而彼得·阿曼的推特关注者人数目前为1343位。在脸书平台,凯撒·米歇尔与玛丽·诺伍德拥有的粉丝人数不分伯仲,均超过9000人。科莎·兰斯·伯顿则以7030位粉丝人数位列第三,而彼得·阿曼的粉丝人数为2485人。尽管网络社交媒体关注人数并不能准确反映选民支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使用这两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网民占据相当比例的选民人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投族”和青年选民使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的比例高于中老年选民,因此关注人数的高低,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部分选民对各位候选人的关注与否。
  各位候选人对于脸书和推特两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经营也倾尽心力。玛丽·诺伍德不仅对其参加的历次市长论坛进行网络版的文字直播,频频以截图方式展现自己的精彩瞬间与发言片段,还对历次进社区活动进行图文和视频形式的播报、转推与分享。从10月底开始,她的脸书与推特平台加大了视频宣传力度,推出系列形式的支持者“告白”短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涵盖不同社会阶层、年龄、种族、性别的人士。每一位支持者,均从不同角度叙述对玛丽·诺伍德的支持与期待,其中不乏充满温情的故事叙述,颇让阅者感动。其脸书主页上方的视频宣传广告,着力凸显玛丽亲民的一面:不畏辛劳的探访每一个社区、每一位选民,一双又一双因过度穿着而坏掉的被送进修理店的鞋子,一次又一次穿上修好的鞋再次出发探访社区与选民,一副副对选民的微笑、一次次与选民的握手,一个个给选民的拥抱。竞选广告中的玛丽被成功包装为邻家阿姨、微笑天使、倾听亚城居民心声的公仆。
  与玛丽的视频简讯不同,科莎选择在脸书和推特平台同步发起图片形式的支持者“告白”简文,配以“#我站在科莎一边”的话题形式,加速转推频率,扩大宣传效果。与玛丽的视频主人公构成不同,科莎·兰斯·伯顿的图片宣传中的支持者,大多是社会名流与精英人士,从当下的亚城市长卡西姆·里德到诸多商业精英,科莎·兰斯·伯顿显然十分注重这部分极具实力的选民以及他们能够带来的裙带效应。然而,对于这部分精英阶层的潜心经营,并没有让科莎无视广大普通选民,在她推出的竞选广告中,亦十分强调与每个社区和居民的互动,特别是与非裔美国人的深入连结。
  凯撒·米歇尔的竞选宣传广告,以展现其家庭日常生活为开篇,大打温情牌之余,凸显团结的力量,成功塑造一心一意为亚城人民谋福祉的谦卑虚己形象。在其推特主页的置顶中,则通过一副图文,传达“准备好为真理挺身而出,即便为此不得不孤身一人”之意,意在向选民传递其寻求支持的态度与选举必胜的决心。彼得·阿曼则在脸书上发起“#我与彼得同在”的话题,每日更新其支持者的“告白”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涵盖不同族裔、性别、年龄、阶层的各个群体选民,意图展现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谋亚城发展、让亚城人人拥有体面生活的坚定意志。
  各位候选人除了潜心经营各自的脸书和推特账号外,还积极通过在各大门户网站发布竞选广告,扩大自身影响,提高选民对其的了解程度。据笔者的实际观察,目前候选人当中的
  凯茜·伍拉德与凯撒·米歇尔即通过谷歌广告植入的模式,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竞选广告,在特定网民观看视频前,以及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竞选广告就会随机呈现在网民面前。就凯撒·米歇尔而言,其商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借用了脸书平台上发布的竞选宣传广告。而凯茜·伍拉德的竞选广告则通过剪辑的形式,突出其他各位候选人对她本人的支持,由此呼吁选民将选票投给她。
  除了网络媒体平台,为保障竞选经费以及竞选造势商业化的推进,积极争取商界人士的支持,也是此次市长选举各位候选人激烈争夺的焦点。尽管一些商业巨头在此次市长选举中选择给予具有一定选民基础的每一位候选人以经费支持,但是捐款数额却存在巨大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例如,亚特兰大建筑公司巨头H.J. 罗素公司(H.J. Russell & Company)给予科莎·兰斯·伯顿的捐款高达10,100美元,给予凯撒·米歇尔4,250美金,而给予玛丽·诺伍德与彼得·阿曼的捐款额只有2,500美元,显而易见,这个非裔美国人持有的公司更期待一位非裔美国人市长的诞生。然而,截至目前,彼得·阿曼总计获取高达210万美元的捐款,在筹款数额方面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拥有200万美元筹款额的凯撒·米歇尔,玛丽·诺伍德与科莎·兰斯·伯顿则分别以130万美元与110万美元位列三四位。
  没有对手的选战:约翰溪市市长选举管窥
  如果说此次亚城市长选举是空前激烈的多方厮杀与比拼,那么今年亚城周边的一些小城的市长选举则更像是在上演独角戏。例如,位于亚特兰大市郊区东北部的约翰溪市市长选举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先前决定参加市长选举的候选人亚历克斯·马尔凯蒂(Alex Marchetti)于10月选择退出,他的退出成就了对手——已担任市长一职长达11年的迈克·博德可(Mike Bodker)。2006年,他在没有反对者的情况下,顺利当选市长。此后的2010年、2014年,他两度连任约翰溪市市长,并在今年年初,决定继续参选。面对没有对手的选举,迈克强调其在过去十余年的贡献外,也重申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参选市长。

  号外:科莎民调超越玛丽、绅士之争破局已定

  11月初发布的最新一份民调数据显示,科莎的民调数据首次超越玛丽,达到25.4%,位居此次市长候选人的第一位,较之前的民调数据,大幅增长6.2%。这也是本次市长选举开始以来,玛丽的民调数据首次跌落至第二位,目前的支持度为23.4%,但是巾帼之争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从此次民调的具体选民年龄结构来看,科莎在青年世代(18-29岁)选民中收获41.5%的最高支持度,而玛丽则在中老年群体(50岁以上的选民)中占据绝对优势,目前有58%的该年龄段选民表态支持玛丽。从种族构成结构来看,科莎获得的非裔美国人支持度最高,为44.6%,而玛丽则获得33.4%白人选民的支持。党派结构方面,科莎得到29.7%民主党选民的支持,而玛丽获得高达44.5%的共和党选民的支持。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最新的民调数据中,未明确表态的选民人数比例从18.2%大幅下降至5.6%,可见伴随此次市长选举进入到最后时刻,更多选民被调动起来,并且对于支持哪位候选人的态度也渐趋明确。
""

  此外,巾帼之争格局下形成的绅士之争在维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也在近期出现变局。另一位白人候选人凯茜·伍拉德的民调数据超越凯撒·米歇尔,位列第四位,紧随彼得·阿曼之后。至此,此次选举民调前四位的候选人,有三位白人,一位黑人。科莎民调的持续走高反映出相当多非裔美国人选民内心依旧期待一位非裔美国人市长的诞生,同时也反映出民主党百余年来在亚城的深耕带来的大部分选民对于共和党候选人的“先天性”不信任,尽管玛丽自诩为无党派人士,但伴随选情的发展,越来越多民主党人士揭露并批判她实为“藏在柜子里的共和党人。”显然,这些批判之声,正如先前选情通报中所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玛丽的选情。而民主党内部的整合,不仅让科莎能够更多的集中民主党人的选票,也让她的人气与日俱增,加之现任市长卡西姆·里德对科莎持续公开化的支持,让相当多选民决定表态支持科莎。然而,民调数据作为一种量化参考,并不能完全真实准确反映全体选民的投票意向,除去未表态选民,各位候选人在选前的最后造势活动,也会继续对选情产生影响。最终的投票结果会怎样?时隔44年后,亚特兰大将再次迎来一位白人市长?明日市长大选投票,我们将与亚城全体市民共同见证。
""

来源时间:2017/11/7   发布时间:2017/11/7

旧文章ID:1451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