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当不上总统
作者:曹长青 来源:作者赐稿
美国大选的党内投票,第二站的新罕布什尔州投票结果是,在之前艾奥瓦州的初选中没拿到第一的,这次都反败为胜:民主党是桑德斯以60%对39%大赢对手希拉里。共和党是特朗普以34%的比分遥遥领先(卡西奇16%,克鲁兹12%,杰布布什11%,卢比奥10%,其他都低于8%)。
今年75岁的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桑德斯由此声势大振,有评论家甚至认为,民主党可能“翻盘”,原被看好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将被“取代”,桑德斯会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甚至可能成为美国下届总统。
如果希拉里真的因“电子门”事件(用私人信箱传递国家机密文件)被结案定罪(FBI正在调查),她当然就没有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更别说美国总统),而会去坐牢。那桑德斯就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如果是这种局面,那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共和党就赢定了。原因有这样几点:
第一,社会主义在美国不受大众欢迎。
桑德斯美国100名联邦参议员中唯一公开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的。而社会主义在美国是个灾难性名词。因为人类社会已证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条灾难之路,哈耶克称之为“通向奴役之路”。欧洲的福利社会主义也在步步走向难以自拔的困境:大政府,高税收,高福利,高失业率,经济滞缓……。所以美国强调个人权利的茶党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拒绝欧洲化,拒绝法国化、希腊化。
第二,美国人有反国家主义、警惕政府权力的传统。
1831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到美国考察,写出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他首创了“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这个词,认为由于美国文化历史的传统有其独特性,所以美国跟欧洲国家有显著差别,美国人有“反国家主义”传统。
美国独立前,除了一些印第安人等土著,其他多是从欧洲逃过来的新教徒。他们在欧洲受到政府和教会的迫害,远渡重洋逃到美国后,要建立一个没有政府压迫的自由国家。所以美国这个国家从一开始,民众就有一种“反国家主义”(Antistatism)的心态,恐惧并抵制国家对个人事务,尤其是对经济等领域的干预和控制。
另外美国人也有警惕政府权力的文化传统。当年美国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打了一场独立战争。在脱离英国的过程中,更加强了美国人对英国这个强大国家(strong state)统治的反感。美国建国先贤起草的奠定美国文明的最重要文件《独立宣言》,就避免提到建立强大的美国,更没有确立强大(有更多权力)的政府,而主要强调的正相反,是保护个人权利,个体自由。其中主要起草者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最强调的,后来成为美国立国之本的是个人的三大权利: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主要是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里最关键的是,这三大权利,都是指个人拥有的权利,而不是指国家和政府,也不是指群体。
托克维尔敏锐地看到了这个精华,他说《独立宣言》透露出美国先贤对国家权力的警惕,美国整体制度设计是避免出现强势政府,而确保“强势个人”(保障个体权利)。后来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的杰弗逊甚至做了这样精彩简洁的概括:“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
杰弗逊的思想战友、第四任美国总统麦迪逊主要起草了美国宪法,其基本精神可用两句话概括:限制政府权力,保护个人权利;把独立宣言的原则用最高大法《宪法》来法律化和保障。
我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次强调过,如果说美国有“特殊性”“例外性”,就在于建国先贤一开始就抓住了要点,确立了保护个人权利这个根本,所以美国革命才跟热衷断头台的法国大革命,建造古拉格的苏联革命等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美国成为全球最自由的宪政民主国家。
正由于这种历史传统,社会主义政党在美国从来都不被人民选择,最多的一次得票率是1912年,美国社会主义党在大选中拿到6%的选票,后来从未超过2%。美国共产党更是名存实亡。我曾在“美国左派和乌托邦毒品”一文中介绍过美国共产党的消亡经过。
在这种背景下,桑德斯虽然煽动起一些不谙事理、盲目理想化的年轻人的狂热(在新罕布什尔州,30岁以下年轻人中,桑德斯赢得75%的选票),但总体而言,桑德斯的社会主义主张在美国没有广大市场,这也是美国没有成为瑞典,没有成为法国,更没有成为希腊的原因。
目前呼声很高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佛州联邦参议员卢比奥在电视辩论中的誓言,代表很多美国人,尤其是保守派的心声:桑德斯想把美国变成瑞典,但我们要把美国恢复为建国先贤确立的美国——拒绝社会主义,坚持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保护个人权利,重视道德,坚持原则的伟大美国!
所以,如果希拉里因触犯法律在大选中出局,桑德斯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他也没有机会当选美国总统。当今共和党的选民,都巴不得的希望桑德斯成为民主党候选人,这种心情就像台湾的绿营选民听到洪秀柱成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一样,因为这样本阵营躺着选都可以赢了。
来源时间:2016/2/13 发布时间:2016/2/13
旧文章ID:9052